台湾国民党其实分两派:其一,是亲美派以马英九朱立伦为代表承认“九二共识”!他们跟美国关系密切!完全听从美国的领导!其二、台湾本土派!以王金平为代表也就是马英九讲的所谓的黑金政治!他们从不提“九二共识”! 国民党内部的分化源于历史转型。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民主浪潮兴起,国民党开始吸纳地方势力以扩大支持基础。 1989年屏东县长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试图整合眷村票源,但地方网络已形成规模。这些网络由议长和乡长主导,掌控水利农会资源,通过选举分配利益,形成紧密团体。这种变化让国民党从外省主导转向本土元素融入。 外省军公教群体则坚持原有路线,强调外部合作。这种双轨发展在90年代初显现裂痕,本土团体避开敏感议题,只谈岛内事务,而另一方坚持跨海互动基础。这些元素交织,构成了国民党派系对立的格局。 亲美派依赖企业财团支持,本土派则扎根基层选举。这种分歧反映了权力平衡的微妙调整,也为后续冲突埋下种子。 亲美派以马英九和朱立伦为代表,坚持承认九二共识作为两岸互动支柱。他们与美国互动频繁,在军事经贸领域跟随美方步调。马英九任内推动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时,强调共识基础。 朱立伦2022年访美演讲,重申国民党反共亲美,将九二共识视为模糊空间,便于操作。这派系靠外省军公教和财团支撑,路线亲美友日和陆,但常被本土派指责出卖岛内利益。 本土派以王金平为首,从不提及九二共识,只强调和平维持现状。他们多出自县市长,尤其南部高雄屏东地区,掌控地方票仓,通过金钱权力网络运作。 马英九称此为黑金陋习,源自李登辉时代引进地方派系,包括红白黑三派,在选举中竞争激烈。 王金平出身高雄白派,早年获提拔进入党,在协调县市长时优先分配预算资源,从不涉足访美,只依赖军售但保持距离。这种分歧在党内并存,却引发激烈斗争。 2013年9月政争爆发,马英九作为党主席公开指责王金平涉嫌打电话向法务部长和法院秘书长求情,涉及民进党柯建铭儿子交通案。国民党考纪会决定开除王金平党籍,王金平申请假处分保住席位。 朱立伦时任新北市长,虽未直接介入,但支持清除腐败。本土派反击,认为处分应内部协商,不该诉诸法庭。 这场争斗暴露外省军公教与地方势力的对峙,九二共识成为亲美派工具,本土派避之如瘟。历史显示,这种分裂早在2005年党主席选举显现,马英九当选但本土派不满。2015年朱立伦接主席,王金平欲角逐总统提名,却遇阻。 国民党内斗延续30年,三次分裂,2013马王事件成爆点。黑金并非空谈,基层选举中贿选常见,派系争水利农会,血案频发。马英九总统后少见王金平,2013成导火索。朱立伦试图中立,但亲美路线与马一脉,2022访美再申国民党亲美不亲中。 国民党本土派稳固票仓,却拖累党形象,选举靠钱权操作。国民党陷入两难,外省正蓝声量大但虚,本土黑金实但争议多。 这种内部张力塑造党未来方向。亲美派不服,朱立伦2023年喊国民党主流亲美友日和陆,维护和平符合美利益。 马英九2005争主席时暗指王金平黑金,王阵营反击马外省味重。这种对立在选举中反复显现。国民党基层票过半靠本土派,但也让党形象黑金标签难除。本土派历史长,李登辉绕非主流,拉议长乡长进党。 这些县市长管水利农会,选举靠派系轮流。亲美派靠外省军公教企业对上地方黑金,九二共识成武器,本土派避谈统一。话说回来,黑金源头在台湾政坛老早就有,国民党为拉本土票引进地方势力,竞争狠。 国民党改革步履蹒跚,2024选举失败后检讨败因,包括蓝白合未成、环境不利、南部得票低。党内认知分裂,支持九二共识者与本土化路线者并存,还有朱立伦亲美和中主张。 高层人心不齐,导致凝聚力溃散。财政告急,组织运转难维持,失去执政后资源减弱,民进党追讨党产。 两岸诉求矛盾,反台独不敢统一,承认九二共识强调一中各表,不愿谈判却要和平红利。从李登辉两国论到马英九一中各表,至朱立伦称九二共识无共识,论述逻辑不一。 国民党缺乏清晰两岸政策,立场不坚定。在经济上要大陆红利,安全依赖美国,内部难消民进党本土化压力,导致内在矛盾重重。没有回应时代诉求,政党理念溃散恐式微。
台湾国民党其实分两派:其一,是亲美派以马英九朱立伦为代表承认“九二共识”!他们跟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9-28 15:43:26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