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洪秀柱为何支持郝龙斌而非郑丽文?台名嘴邱毅一爆料,洪秀柱在本次党主席改选中,支持的对象就是郝龙斌,而不是与其理念相近的郑丽文。这一选择在国民党内部引发诸多讨论,尤其当郑丽文靠着节目主持和互联网上的高曝光,成了这次选举里的“黑马”,民调一度遥遥领先。 她喊着要彻底改革国民党,还说要团结在野力量把民进党拉下台,典型的中生代改革派路子,之前洪秀柱去大陆参加九三阅兵,全国民党就她站出来称赞“为和平而去”,按说俩人该很对脾气。 洪秀柱的政治轨迹在国民党内独树一帜。作为百年党史首位女性党主席,她以坚定支持“九二共识”和推动两岸和平著称。 2015年她临危受命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却遭遇党内“换柱风波”,当时她面对党代表高喊“孤臣可弃,但绝不折节”,展现出刚烈性格。卸任党主席后,她虽远离核心圈层,仍通过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持续推动青少年交流,始终将两岸和平视为核心价值。 这种坚守与郑丽文在两岸议题上的部分主张形成呼应——郑丽文近期提出“三大原则”,主张台湾“不做麻烦制造者”“不做地缘政治牺牲者”“要成为和平缔造者”,甚至直言“九二共识”需要与时俱进,被外界视为对传统国民党路线的突破。 郝龙斌的政治底色则截然不同。作为前台北市长和“四星上将”郝柏村之子,他的政治基因深植于国民党传统军系力量。本次选举中,他反复强调“选票极大化”,主张两岸政策必须“符合民意”,尤其要争取中间选民支持。 他更直言党主席需具备“团结型”特质,能整合党内资源、凝聚在野力量,实现蓝白合作。这种务实路线与军系背景高度契合——据统计,国民党黄复兴党部现有党员近8万人,历届党主席选举中“得军系者得天下”已成定律。 郝龙斌尚未参选时,就有39位退将联名支持,其军系票仓优势明显。 洪秀柱的选择背后,藏着对国民党现实生态的深刻洞察。尽管郑丽文在两岸论述上更接近她的理念,但郝龙斌的“团结”主张直指国民党当前最大痛点。 近年来党内因路线分歧不断内耗,2021年党主席选举中张亚中凭军系与深蓝支持拿下6万票却落败,暴露出整合困境。 郝龙斌提出“放下小恩小怨,维持大战略目标”,并主动与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翻页”恩怨,这种姿态恰与洪秀柱对党内团结的长期呼吁暗合。 更重要的是,郝龙斌强调党主席“不是媒体名嘴而是执行者”,间接回应了部分党员对郑丽文“媒体人转型”的疑虑——毕竟国民党传统支持者更看重党务经验与基层深耕。 选举格局的微妙变化也影响着洪秀柱的判断。本次党主席选举虽有多人参选,但实际形成郝龙斌与郑丽文“双雄对决”态势。 郑丽文凭借媒体声量吸引年轻选民,却难掩军系票源分散的隐忧;郝龙斌虽起步较晚,但39位退将联名背书后,桃园、新北等地军系动员力迅速集结。 洪秀柱作为资深政治人物,深知军系党员的投票纪律性远超其他群体,其支持倾向往往能决定选举结果。当郑丽文提出“九二共识与时俱进”试图拓展中间票源时,郝龙斌坚守“一中各表不可分割”的立场,反而更贴近深蓝与军系的核心诉求。 洪秀柱的最终选择,或许是对国民党生存哲学的妥协。她曾因“换柱”饱受党内保守派排挤,深知激进改革在传统势力中的阻力。郝龙斌的“接地气”策略——强调尊重基层心声、兼顾中间选民、避免贴标签分化——既保留了国民党基本盘,又为未来调整预留空间。 这种“稳中求变”的路径,与洪秀柱近年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时展现的务实风格一脉相承。当郑丽文以“黑马”姿态高喊改革时,洪秀柱看到的可能是国民党再次陷入路线撕裂的风险;而郝龙斌承诺的“团结型党主席”,恰恰是她眼中避免重蹈覆辙的最优解。这场支持背后,是理想与现实在百年老党肌体上的又一次碰撞。
张亚中曾说:国民党有四种,第一是美国国民党,代表人物是朱立伦。主张亲美,一切都从
【25评论】【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