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军向朝鲜船只开火,局势瞬间变得紧张! 新华社消息,当地时间9月26日,韩国军队车辆突然选择开火,对朝鲜船只进行警告射击。韩国方面宣称,一艘朝鲜商船当天凌晨在韩国白翎岛一带越过“北方界限”,韩国方面发现情况后立即瞄准朝鲜船只进行警告射击。 目前朝鲜方面还没有进行直接回应,但按照朝鲜一贯风格,必然会对这次韩国的警告射击进行回应,只是朝鲜选择什么样的回应方式而已。 韩国方面随后解释,开火是因为一艘朝鲜商船“越界”了,闯进了韩国单方面划定的“北方界限”以南水域,他们先是发出警告信号,见对方没有反应,才进行了警告射击。目前朝鲜方面还没出声,但熟悉半岛局势的人都清楚,平壤的沉默往往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北方界限”这地方,说白了就是韩朝在黄海的一道“隐形坎儿”。韩国说是他们划的领海线,朝鲜从来就不认,觉得这是韩国在美国支持下单方面搞的“霸道线”。 过去几十年里,两边在这片海域没少起摩擦,小规模对峙、渔船冲突时有发生,甚至2010年还爆发过延坪岛炮击,造成双方人员伤亡。所以这次韩国一开火,外界立刻就绷紧了神经——毕竟在这么敏感的地方,任何一点火星都可能点燃大火。 韩国军方描述的过程挺详细:他们是在凌晨监控时发现这艘朝鲜商船的,说它从北往南穿过了“北方界限”,进入了白翎岛附近海域。白翎岛离朝鲜海岸不过十几公里,岛上常年驻扎着韩国海军和陆战队,算是韩国在“北方界限”最前沿的哨所之一。 韩军说他们先是用了无线电喊话,又发射了照明弹,试图让商船调头,但“对方没有回应”,这才动用了舰炮和机枪进行警告射击,声称是“朝着船只前方的海面开的火,没有直接瞄准船体”。 开火后,那艘朝鲜商船果然掉头回了北边水域。听起来像是韩国方面“按程序办事”,但问题在于,“北方界限”本身就有争议,朝鲜船只到底算不算“越界”,两边从来就没说通过。 朝鲜那边现在还没动静,这有点反常。按照以往的经验,但凡韩国在争议海域对朝鲜船只采取行动,朝鲜军方或者官方媒体很快就会出来“放狠话”,要么谴责韩国“侵犯领海”,要么威胁要“采取强硬反制措施”。 比如去年11月,韩国也曾称朝鲜船只越过“北方界限”,并开火警告,结果当天朝鲜就反驳说那是韩国在“捏造事实”,是“军事挑衅”。这次却安静了快一天,平壤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在酝酿更大的回应,还是觉得这次事件本身有蹊跷? 其实最近半岛局势本来就挺微妙。韩国和美国刚结束大规模联合军演,朝鲜那边则接连试射导弹,双方互放狠话,火药味一直没散。韩国尹锡悦政府上台后,对朝态度比前任强硬不少,多次强调要“以实力求和平”,加强了在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 朝鲜呢,也没示弱,今年以来多次试射洲际导弹,还宣布要“加速发展核武器”,说应对美国的“核威胁”。在这种大背景下,白翎岛这声枪响,很容易被解读为双方紧张情绪的又一次爆发。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涉事的是“商船”而不是军舰。过去双方在“北方界限”的摩擦,多是军舰或渔船,商船“越界”的情况相对少见。朝鲜商船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片争议水域?是导航失误,还是另有任务?韩国方面没细说,朝鲜不吭声,这就给事件留下了不少疑问。 如果是普通商船误入,朝鲜可能会通过外交渠道低调处理;但如果背后有军事目的,比如试探韩国的警戒反应,那朝鲜的回应恐怕就不会这么简单了。 白翎岛上的居民对这种紧张场面已经不陌生。有岛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凌晨听到了枪声,一开始还以为是演习,后来才知道是真开火了。“ 这几年时不时就这样,习惯了,但还是希望别出大事。”这种“习惯了的紧张”,或许正是半岛现状的真实写照——小摩擦不断,大冲突没来,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意外”会不会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现在国际社会也在盯着这事。美国国务院已经表态,说“支持韩国采取防御措施”,呼吁朝鲜“避免加剧紧张”。中国外交部则再次强调,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解决问题,维护半岛和平稳定。 这些表态听起来都是“标准答案”,但背后反映出各方对局势升级的担忧。毕竟半岛要是真打起来,谁也讨不了好。你觉得这次事件会怎么收场?朝鲜又会如何回应韩国的警告射击呢?
朝鲜的军力如果放到中东,能达到什么水平?直白点说,朝鲜一旦加入中东战局,可能三天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