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

小史论过去 2025-09-25 13:11:52

1977年,44岁的陈景润在住院时,喜欢上了27岁的女军医,在向女军医表白时,将对方吓得连连拒绝,但没想到,陈景润说了一句话,女军医立即点头答应。 陈景润这人,从小就跟数字过不去。1933年生在福州一个穷苦人家,家里兄弟姐妹多,他排行老幺,身体还弱,动不动就生病。村里人记得他小时候总蹲在门槛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算式,风一吹尘土飞,他也不管,继续扒拉。家里穷到饭都吃不饱,他却省下零嘴买纸笔,晚上借着月光算题。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自然爱上数学,高中时老师讲哥德巴赫猜想,他听得眼睛发亮,从那起就铁了心要啃这个硬骨头。考上厦门大学后,他埋头学解析数论,毕业留校教书,日子清苦但踏实。1960年调到北京中科院,跟华罗庚学艺,那才算真正入行,每天泡在办公室,纸张堆成山,手指头都磨出茧子。 他的研究路走得磕磕绊绊。哥德巴赫猜想难倒全球数学家,他却一步步往前拱。1966年,他证明出“1+2”部分结果,意思是每个大偶数能拆成一个素数加两个素数和,这在当时是突破。论文发到国际期刊,圈里人眼睛一亮,可他自己没飘,继续推公式到深夜。1972年,全文登《中国科学》,他晋升研究员,工资涨了点,生活还是简朴。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领奖时突然晕倒,直接抬进解放军309医院。那年他45岁,肺结核加上劳累,瘦成竹竿。兜里还揣着没讲完的稿子,医生劝他歇歇,他脑子里全是未完的证明。住院这段时间,他的生活节奏慢下来,却意外撞进一段感情。 医院里,他遇上由昆,一个27岁的女军医,从武汉来进修。她分配到他病房查房,干净利落,说话有条理。陈景润平时不爱社交,专心数学,可这次不一样,他开始留意她的轮班,早晨听到脚步就收起草稿纸。恢复期长,他能下床走动,天台上晾衣服时总挑她巡视的时间,食堂排队时递饭卡给她,自己只盛碗汤。听说她懂英语,他借词典天天练,福建口音重,念单词像咬舌头。可他不在乎,就想多点借口接近。两人本没交集,一个钻数论,一个忙查房,但小细节拉近距离。他记得她爱安静,就在门上挂“请勿打扰”牌子;她提英语有趣,他翻遍书本练发音。这些举动笨拙,却真挚,由昆渐渐留意到这个病人的不同。 表白来得突然。那天他请她教单词,坐下没多久,他就直球了,说想跟她一起生活。由昆一惊,笔掉地上,赶紧摇头拒绝,之后避开他的病房,让同事代劳。陈景润没纠缠,继续养病,取药时去护士站见她,低头站那儿,咳嗽两声开口。他承认自己年纪大,身体差,她不同意他尊重,但加一句,除了她,他这辈子不结婚了。由昆愣住,文件散落,她捡起时手抖了下,最终点头答应。这话接地气,不花哨,就陈景润的风格,数学家直来直去,不拐弯。两人就这样定下来,医院走廊的消毒味见证了这个转折。 两年后,1980年,他们登记结婚。仪式简单,没宾客,没婚纱,就领个证,十四平米小屋里办了事。她穿军装,他穿旧中山装,照片上两人站得笔直。婚后,由昆调到北京医院上班,早出晚归,他继续研究,两人挤在小房子里过日子。1983年,生下儿子,取名陈由伟,姓氏合俩人,寓意平等。陈景润坚持孩子随她姓,她不同意,商量后折中,这名字像他们婚姻,等式平衡。生活没大起伏,他工作忙,她上班照料家,偶尔他夹肉给她吃,她推回让他先咽。这样的小事,堆出平淡的温情。 可好景不长,1984年,陈景润查出帕金森病,手开始抖,写公式时笔尖歪斜。住院次数多起来,由昆从军医变照护者,下班挤三趟公交赶去,喂饭翻身擦身,一顿饭两小时。他咀嚼慢,她搅软米粒一口口递;他总把肉丸子夹给她,说自己吃青菜。她知道他不是不爱肉,而是想让她多补。那些年,她没买新衣,没看电影,累了在楼梯间眯会儿,也没抱怨。陈景润研究没停,脑子清楚,手抖就用辅助工具继续推导。由昆白天上班,晚上守病床,日子像长跑,咬牙坚持。 病魔一步步紧逼。帕金森加重,他话语含糊,手抖得签名都难。1996年春天,肺炎并发,他躺在床上,手掌盖在她手上,掌心还温热。3月19日,他安静走人,63岁。遗体按愿捐给医学院,由昆整理遗物,骨灰安放八宝山。儿子陈由伟长大,继承父亲数学天分,留学国外当教授。她后来回忆,叫他“由”,他叫她“景润的爱人”。这段婚姻,没浪漫桥段,就实打实的陪伴,数学家用一生证明,爱也像猜想,简单却牢靠。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