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没有后悔药, 波兰如今想向中方低头也晚了! 波兰这波算是用实际行动给自己的物流饭票盖了作废戳,全球首条中欧北极集装箱快航9月23日通航那天,估计华沙看着新闻得暗自懊恼,毕竟这条18天直达欧洲的航线,多少得算上它的“功劳”。 要是没有9月中旬那场说关就关的口岸封锁,这条能改写中欧贸易时效纪录的航线,说不定还得再等些时日才会正式亮相。 事情得从9月11日说起,波兰内政部一纸命令,午夜零点就封了和白俄罗斯接壤的三个铁路口岸、一个汽车口岸,理由是防备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联合军演,还有几架闯入领空的无人机让他们坐立难安。 可他们忘了,马拉舍维奇-布列斯特这个铁路枢纽可不是普通关口,几乎九成的中欧班列都得在这儿换轨中转,这一堵就是超过130列列车,250亿欧元的货物堆在边境动弹不得,小到日用品、服装,大到汽车零部件、光伏设备,全成了“笼中货”。 德国汽车厂的装配线直接停摆,工人闲着没事干,意大利纺织厂的织机也跟着停转,欧盟供应链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堵塞让物流成本直线上升15%以上,那些等着圣诞季备货的欧洲商家急得跳脚。 波兰自己原本是这趟生意的最大受益者,中欧班列从2011年开到现在,累计跑了11万列,运送货物价值超4500亿美元,而波兰单靠中转费每年就能赚250亿欧元,相当于每秒进账800欧元。 港口、仓储、物流这些相关产业全靠这条班列活着,马拉舍维奇小镇之前每天上百列火车轰鸣,封锁一周后失业率直接飙升15%,冷清得只剩乌鸦叫。 可他们当时一门心思盯着所谓的“安全威胁”,压根没算过这笔经济账,每天2000万欧元的损失就这么砸在账上,年化下来超过70亿欧元,这可比军演带来的心理压力实在多了。 这边波兰还在硬撑,中方已经拿出了早就备好的替代方案。9月12日军演刚开场,中国外交部就发声协调,同时直接激活了南北两条备用通道。 南线经中亚转土耳其的班列迅速发力,9月初运营到21日就开了8趟,拉了1200多个集装箱,铁路公司的人都说现在新路线每天能跑三十列,等明年运力上来,走波兰的货怕是要少一半。 更狠的是北极航线,这条取道白令海峡的“冰上丝绸之路”,直接把宁波到英国弗利克斯托港的时间压到了18天,要知道之前中欧班列得25天以上,苏伊士运河航线要40天,绕道好望角更是得50天,这速度刚好能接上欧洲圣诞季的备货高峰,首航的船上装满了储能柜、动力电池这些“新三样”,宁波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宁波口岸对欧盟进出口就有3307.4亿元,同比还涨了12%,这么大的贸易量,自然得找最靠谱的通道。 海杰航运的人算过一笔账,北极航线不光快,还避开了红海危机、地缘冲突这些麻烦,海盗和拥堵风险几乎没有,碳排放还低,对热敏的“新三样”货物尤其友好。 复旦大学的专家也说,海运走公海不用换轨,减少了停留时间,地缘环境还稳定,比陆路穿过多个国家靠谱多了。 这等于直接告诉波兰,中欧贸易的命脉从来不是非你不可,之前把你当枢纽,是看在路线顺的份上,真要是撕破脸,替代方案多的是。 等到9月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重开边境时,早就错过了最佳时机。那天正好是北极快航通航的日子,一边是波兰铁门缓缓打开,试图挽回流失的货运量,一边是中国的集装箱船从宁波舟山港启航,18天就能把货送到欧洲核心港口,两相对比,谁更靠谱一目了然。 更别说波兰这一闹,不光得罪了中方,还把欧盟伙伴惹毛了,德国企业直接算了经济损失账,法国商家发邮件抗议,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紧急开会监测冲击,大家都看清了波兰为了政治表演不惜牺牲贸易利益的真面目。 现在波兰就算想低头,也没人再把它当可靠的合作伙伴了。北极航线一舱难求,南线运量稳步上涨,中吉乌铁路还在加速铺路,这些新通道一旦全面发力,中欧班列对波兰口岸的依赖会越来越低,甚至可能彻底摆脱。 要知道波兰每年250亿欧元的中转收益里,有多少是靠中方的货物撑起来的,现在这些钱正往匈牙利、土耳其、俄罗斯的港口流,马拉舍维奇的仓库空了,物流工人失业了,汇率也跟着小跌,1欧元兑1.9627兹罗提的行情里,藏着的全是失信的代价。 中欧贸易做的是长久生意,靠的就是稳定和靠谱,波兰偏偏选了最冒险的玩法,以为捏着中转枢纽就能拿捏全局,没想到反而倒逼中方打通了更高效的新通道。 北极快航18天的时效纪录,与其说是技术突破,不如说是波兰用失信“催熟”的成果,现在这条航线连接着中国四大港口和欧洲多个基本港,把供应链的主动权牢牢握在了手里,波兰再想挤回核心合作圈,怕是连门都找不到了。 毕竟生意场上最不缺的就是替代者,尤其是当你自己亲手把合作的根基挖断之后,再想填回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继白俄罗斯之后,又有一国站出来,中欧班列从我这过,运量翻倍波兰说关就关中欧班
【7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