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撕毁中国订单,事后拒赔361亿违约金,如今又上门求助了!这个国家很有意思,20年前与中国的合作中,二话不说就撕毁订单,甚至还拒赔300多的亿的违约金,没想到现如今又找上门来求帮忙了,那我们会不会帮呢? 马达西奇这家航空发动机领域的老字号,早在上世纪苏联时期就风光无限,靠着给安 - 124 大型运输机、米 - 26 重型直升机造动力装置,稳稳坐实 “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 名号,那会儿在航发圈里走出去都自带光环,手里攥着的硬技术能让不少国家眼红。 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经济一落千丈,这家百年老厂也跟着跌了跟头,2014 年俄乌关系紧张后,俄罗斯订单彻底断了,营收直接砍半,破产的阴影天天罩在头顶,曾经的 “动力沙皇” 沦落到要靠变卖技术求生的地步。 就在马达西奇快撑不下去的时候,中国企业递来了橄榄枝。2016 年,北京天骄航空看中了它的技术潜力,和前股东们敲定了合作,计划收购 56% 的股份,不仅承诺掏出 2.5 亿美元低息贷款救急,还打算在重庆建工厂,实打实要帮它盘活业务。 这合作对双方本是双赢,中国能填补航空发动机技术短板,马达西奇也能靠中国市场续命。 到 2020 年,中国市场已经占了它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2021 年初更是拿到了一笔 8 亿美元的大订单,眼看老厂就要起死回生,变故却毫无征兆地来了。 2017 年,乌克兰国家安全局突然跳出来,指控马达西奇非法转移资产,法院跟着冻结了中企的股份,明眼人都能看出背后有美国的影子。 2021 年 1 月,泽连斯基直接签署命令,把中企收购的股份强行国有化,理由张口就来是 “国家安全”,之前谈好的合作说撕就撕。 中国企业自然不能认栽,2021 年 11 月就向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45 亿美元,这数字里包括股权价值、贷款利息和后续损失,后来因为更多股东加入,索赔还往上加了码。 可乌克兰这边耍起了无赖,先说战时需要没办法,后来干脆在 2024 年 8 月宣布暂停对外支付,361 亿违约金提都不提,一副 “要钱没有” 的架势,全然忘了当初是谁差点把它从破产边缘拉回来。 更有意思的是,当初撕毁订单时有多硬气,现在求助时就有多狼狈。 这几年马达西奇的日子越来越差,工厂被俄军炸毁,技术团队流失严重,曾经的硬技术慢慢跟不上时代,想找新合作方却没人敢接 —— 毕竟连中国这样的大客户都敢得罪,谁知道下一个会不会被摆一道。 而乌克兰整个国家的经济也垮得厉害,西方援助说减就减,2025 年 8 月基辅遭空袭后,泽连斯基终于放下架子,通过社交媒体喊话中国求回应,想让中国在舆论上帮衬一把。 可往前翻翻日历,几个月前他还在以 “支持俄国防工业” 为由制裁中国企业,想着靠这个向西方表忠心,如今西方的窟窿补不上了,又转头来找曾经被自己得罪惨的中国。 这种两头摇摆的操作把乌克兰的困境暴露得明明白白。当初撕毁和中国的合作,多半是被西方架着走,想靠疏远中国换援助,可西方的好处没捞多久就断了供。 现在找上门求助,嘴上喊着 “国际社会包括中国”,实则是想把中国拉进西方的框架里,可又怕跟中国走近了彻底得罪西方,只能在中间左右为难。 而马达西奇的遭遇更像是个缩影,从苏联时期年净利润能到 1.47 亿美元的行业巨头,到如今靠求人续命,好好的一手牌打得稀烂,说到底还是没算明白长远账。 当初要是好好跟中国合作,重庆的工厂早该投产,技术也能跟着升级,哪用得着现在看别人脸色要援助。 中国这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毕竟 1992 年中乌就签了投资保护协议,里面写得清清楚楚不能随意没收外国投资,可乌克兰硬是把契约精神抛在脑后。 现在它上门求助,手里能拿出的筹码早就没多少了,马达西奇的技术优势越来越弱,国际信誉也因为撕毁订单、拒赔违约金一落千丈。 要是真想吃后悔药,先把当初的账算清楚,拿出点诚意来,而不是一边制裁一边求帮忙,这样的操作谁看了都得犯嘀咕。 毕竟合作讲究的是对等和诚信,不是想撕就撕、想求就求的儿戏,这点道理,乌克兰要是到现在还没琢磨明白,后续的路只会更难走。
季志华律师在许妈52万官司里真是太刚了!之前杜大娘跑去砸律所,试图干扰这场官司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