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柳淮蕊 2025-09-23 00:48:18

乌克兰正式宣布了: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乌克兰安全局直接下令,10月1号开始,所有印度来的柴油船都要查,每船必检是否含有俄罗斯原油成分,查出问题就原路退回,看来这次是来真的了。 《基辅邮报》已经证实,检查流程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检测两道关卡,跟 2023 年他们给土耳其港口贴 "高风险" 标签时的操作如出一辙。 乌克兰之所以这么做,还得从俄乌冲突的能源绞杀战说起。 今年 6 月俄军炸了乌克兰的克列缅丘克炼油厂,这座设计年产能 1860 万吨的全国最大炼油厂一停摆,国内柴油供应立马掉了一大块。 不得已只能靠进口度日,巧的是印度这时候成了救急的供应商,光 8 月份就给乌克兰送了 11.9 万吨柴油,占了当月进口量的 18%。 可问题就出在这柴油的 "出身" 上 —— 印度这些年从俄罗斯买原油买得那叫一个欢,8 月份日均进口量就达 150 万桶,占其进口总量的四成左右。 而且 9 月的采购量,还计划再增加 10% 到 20%,这进口比例从 2022 年前的 2% 飙升到现在的 36%,说是全球最大的俄油买家都不为过。 反观乌克兰的炼油厂现在是真难,克列缅丘克炼油厂被炸后,剩下的产能也被战火毁得七七八八,前线军车、后方发电机都得靠柴油运转,能源安全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 不过乌克兰也不会忍气吞声,他们的特种部队在9 月中旬,刚炸了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炼油厂,那可是俄罗斯南部最大的燃油生产基地,年加工能力 1570 万吨,占全俄产能的 5.6%,同样对俄罗斯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可始终在一旁观战的印度,却把两国的能源缺口当成了生意经。 俄罗斯因为欧盟制裁,原油卖不上价,印度就以低于国际市场价3美元一桶的价格大量收购,炼制成柴油后,再以接近市场价卖给欧洲和乌克兰,中间这差价赚得盆满钵满。 芬兰那个能源研究中心早就报告了,2024 年前三季度印度对欧盟的成品油出口量涨了 58%,这里面多少是用俄油炼的,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这种 "洗油" 操作对乌克兰来说,简直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俄罗斯的原油便宜,但乌克兰肯定不能直接买,只能高价买印度的 "二手油";更窝火的是,这些钱绕了一圈最终还是流进了俄罗斯口袋,等于间接给对方的战争机器 "输血"。 最要命的是,自己的能源安全还捏在别人手里,印度说涨价就涨价,说绕路就绕路,最近就有印度炼油厂老板放话,大不了多漂两周,运费让乌克兰买单。 乌克兰能发现这次猫腻,其实早有征兆。 去年 9 月他们就给土耳其港口贴了 "高风险" 标签,因为那里在加工俄油。 这次盯上印度,明摆着就是看数据不对劲,印度 8 月 150 万桶的俄油进口量,跟它对欧洲和乌克兰的柴油出口量完全不成正比。 而且现在的实验室检测技术也在进步,油品里的 "化学指纹" 能精确追溯到原产地。 安全局这么一查,本质上是想切断俄罗斯的这条 "曲线创收" 通道,同时也是给印度施压:想做这笔生意就得守规矩,别当中间商赚黑心钱。 印度那边反应也快,外交部 9 月 20 号就硬气回怼,说买谁的原油、卖给谁成品油是自家的事,轮不到乌克兰指手画脚。 这话听着硬气,其实印度自己心里也打鼓,毕竟欧洲和乌克兰都是大客户。 他们的算盘打得精,既能靠俄油保能源安全赚差价,又不得罪西方,这种 "中立" 姿态在国际油价波动中稳赚不赔。 放眼整个国际社会,对此也是各有心思。 欧盟刚通过第 19 轮对俄制裁,把俄油价格上限压到 47.6 美元一桶,嘴上说要去俄化,实则对印度转口的柴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美国更关心的,只是别把印度推到俄罗斯那边,嘴上批评几句,真要制裁也舍不得;俄罗斯则指责乌克兰搞贸易歧视,说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要是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确实有权检查入境船只,但得有正当理由。 乌克兰拿 "检测俄油成分" 说事,法理上还算站得住脚,但要是搞选择性执法,那就可能构成贸易壁垒了。 不过比起法律争议,运输公司现在更头疼,马士基虽然去年刚开通乌克兰航线,但额外检查至少耽误一周时间,保险费涨了不说,万一被扣船损失就大了,不少公司已经在考虑绕开乌克兰港口了。 如此看来,这场柴油船风波就是全球能源博弈的一个缩影。 乌克兰想在战火中保证能源安全,印度则想在制裁缝隙里赚差价。 乌方查船查的是柴油成分,实际上是想断俄罗斯的财路;印度嘴硬维护的不只是贸易自由,更是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 只是多国之间斗得再凶,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百姓 —— 乌克兰人要为更贵的柴油掏钱,印度炼油厂的利润里藏着战争的阴影,而所谓的制裁,到头来不过是让能源贸易,换了条更隐蔽的通道继续流动。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