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俄罗斯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还需要的,而且短期内无法替代,也是中国愿意大量继续

柳淮蕊 2025-09-20 00:47:21

目前俄罗斯只剩下一种武器是中国还需要的,而且短期内无法替代,也是中国愿意大量继续从俄罗斯采购的武器。 最近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发出公开招标,今年要租两架米 - 171 直升机用于航空消防,预算三千多万。 这说明即便到了 2025 年,咱们对这款俄罗斯直升机的需求依然很迫切。 米 - 171 这个机型,它的老祖宗是苏联时期大名鼎鼎的米 - 8 直升机,堪称直升机界的 "AK-47"。 上世纪 80 年代末,米里设计局在米 - 17 基础上搞出了这款改进型,1991 年正式投产。 说起来也巧,同年咱就迎来了首批 24 架米 - 171,开启了两国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合作。 为了让飞机更具竞争力,俄罗斯之后又对米 - 171 进行了改进,最关键的是发动机升级后,功率立马提升到了 2400 马力,还加了数字调控系统。 2019 年中国民航局给米 - 171 发了认证,让它正式投入工作后,也逐渐在高原地区如鱼得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 - 171的航电系统也不断升级,最新的米 - 171A2 配备了数字化座舱和导航系统,咱甚至在其基础上开发了战场指挥机,集成国产 JY-11E 战术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终端,能同时指挥 4 支地面分队和 2 架无人机,响应速度从 15 分钟缩短到 3 分钟。 它的货舱能装 4 吨货物,外挂还能再吊 3 吨,航程近 500 公里,最关键的是单价才 600-1200 万美元,比起美国黑鹰的 5000 万,性价比优势太明显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咱当初选米 - 171 也是形势所迫,上世纪 90 年代,因为黑鹰直升机进口受限,陆军航空兵急缺靠谱的运输直升机。 米 - 171 来了正好填补这个空白,2009 年我们又引进高原强化版米 - 171E,到 2014 年咱已经有 300 多架米 - 17 系列直升机了。 这型机特别皮实,当年在汶川地震中的表现也很抢眼,30 架民用米 - 171 飞了 608 架次,运了 152 吨物资,转移了 1500 多人,虽然有一架不幸失事,但已经构筑起了空中生命线。 在西藏高原,它更是不可或缺的运输力量,那种恶劣环境下,可靠性比功能什么都重要。 虽然我们也研究出了自己的直 - 20,但短期内还真替代不了米 - 171,直 - 20 属于 10 吨级多用途直升机,信息化程度高,适合全域作战,但米 - 171 是 13 吨级重型运输直升机,能载 26 人或内装 4 吨货物,这是两者定位的根本区别。 首先是产能问题,米 - 171 咱们已经用了三十年,光 2020 年就签了 121 架的大单,总数超过 400 架,维护体系相当成熟,直 - 20 再好,要形成这么大规模的装备和维护网络,还需要不少时间。 从战略层面看,当年我们引进米 - 171 ,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在西方对中国实施技术封锁的背景下,俄罗斯成了少数能提供先进装备的国家。 这种合作不仅解决了咱们直升机数量不足的燃眉之急,更在西方对俄制裁的背景下,帮俄罗斯保住了军工产业。 乌兰乌德工厂能维持运转,中国的订单功不可没,2024 年中俄还深化合作,签署了重型直升机联合研发协议,俄方将提供传动系统和防冰系统技术,这种从采购到共研的升级,体现了双方合作的深度。 米 - 171 的本事可不止运输,它是真正的多面手。装上火箭巢能提供火力支援,改改舱内布局就能当救护车,挂上水桶就成了消防机。 在国际维和战场上,米 - 171同样身手不凡,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分队的米 - 171,多次在复杂气象和武装区域完美执行任务,就连联合国都评价,这是最值得信赖的运输力量。 不光咱们看重它,米 - 171 在国际市场上也很抢手,印度空军前前后后买了一百多架米 - 17 系列,花了几十亿美元。 伊朗今年刚签了 15 架的合同,孟加拉国也接收了新的米 - 171A2,柬埔寨甚至引进了中国改装的米 - 171 指挥机,用华为加固芯片,和国产操作系统提升丛林作战能力。 这些国家看重的就是它皮实耐用、性价比高的特点,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都能顶用。 现在咱们直升机产业发展很快,直 - 20、直 - 8L 陆续列装,市场规模预计 2024 年突破 650 亿元。 但实事求是地说,现在发动机国产化率才 65%,有些核心部件还得攻关,在这种情况下,米 - 171 就成了重要的战略缓冲。 它不是咱们搞不出来才买,而是成熟可靠的装备,能帮咱们赢得发展时间。 中俄的直升机合作持续三十年,也是双方共赢的精准对接,俄罗斯保住了军工命脉,咱们获得了急需的装备和技术参考。 2025 年米 - 171还活跃在国际舞台 ,说明这款直升机的设计确实成功,也说明国与国之间的务实合作能走得很远。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柳淮蕊

柳淮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