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灰盒正在被时代抛弃!大家有没有发现,从前几年八宝山3.7万个墓地到期无人续租,到2024年中国殡葬业龙头公司福寿园业绩惨淡,炒墓地就和炒房一样,最终只会成为经济泡沫,而那些炒墓地的人,没准会把老婆本都给亏完了。 曾经一墓难求的八宝山,如今公告栏贴满了无人续租的通知书。福寿园这样的行业龙头净利润腰斩,那些当年跟风炒墓地的投机者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从”死不起”到”不想买”,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王建国这个名字,在河北廊坊的投资圈里曾经小有名气。2000年代初,他靠着炒房赚到了第一桶金,房价每平米4000元的时候进场,几年下来积累了近百万资产。2008年金融危机后,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嗅觉敏锐的王建国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当时有朋友告诉他,北京墓地价格涨得比房价还猛,而且不受政策调控影响。墓地价格与房价在近几年虽然均是寸土寸金,但与房价不同之处在于,房价涨跌会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而墓地价格则不受控制之列。这句话让王建国动了心思。 2010年,王建国拿出全部家当200万元,通过各种渠道以死者家属名义购买了8个不同位置的墓穴。那时候的墓地确实是稀缺资源,北京人口老龄化加剧,土地供应有限,很多人排队数月才能买到一个满意的墓位。 王建国的投资策略看起来很有道理:人总是要死的,土地越来越少,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从2012年到2018年,他陆续转手了6个墓穴,每个都能赚取50%以上的差价。那几年,王建国在朋友圈里被称为”墓地大亨”。 可是好景不长。2024年清明前夕,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出现一个现象:3.7万块到期墓地无人续租。这个数字震惊了整个殡葬行业。那些曾经需要托关系找门路的”黄金墓位”,现在静静躺在公告栏上无人问津。 更要命的是行业龙头的业绩。2024年,福寿园收益总额约人民币20.775亿元,比减少约20.9%;拥有人应占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约人民币3.731亿元,同比减少约52.8%。这是福寿园上市以来最惨淡的成绩单,净利润几乎腰斩。 市场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消费观念的转变。年轻人开始理性看待生死,不再迷信”厚葬”传统。90后程序员小王为奶奶办丧事时,直接选择了花坛葬,他的理由很简单:奶奶生前住的房子都卖不到10万,为什么要花同样的钱买个盒子? 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份出台了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意见,自愿选择生态安葬方式的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政府政策的推动让生态葬从边缘选择变成了主流趋势。树葬、海葬、花坛葬这些环保方式,费用只要传统墓地的十分之一。 墓地投资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真正的投资价值。它不能转售,不能抵押,不能产生现金流,20年后还要续费。这种”资产”除了满足虚荣心,没有任何流动性可言。 公安机关连续破获以投资墓地、代销转让墓地为名,主要针对老年人的集资诈骗和合同诈骗案件。一些犯罪分子甚至根本没有墓地,利用后期投资者的钱支付前期投资者的回报来维系骗局。 数字化技术也在改变这个传统行业。福寿园推出”福寿云”平台,通过VR技术创建虚拟墓园,费用只需要传统墓地的十分之一。北京试点的”数字墓位”更进一步,电子屏幕展示逝者生平,家属用手机扫码就能查看。 传统墓地经营者试图反击,推出”永久墓位”概念,声称一次性付费99万元可获得永久使用权。但很快被监管部门叫停:中国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机构都无权出售”永久”墓位。 到了2024年下半年,王建国的两个墓穴已经8个月无人问津。当初购买墓穴的借款到了还款期,月利息2万多元。他不得不以40万的价格贱卖其中一个墓穴,几乎血本无归。妻子拿着离婚协议书质问他:“房子抵押了,积蓄都没了,现在连孩子学费都交不起!” 2025年春节前,王建国将最后一个墓穴无偿转让给了真正需要的老人家属。他在殡仪服务公司找到了一份普通员工的工作,每天接待选择生态葬的家庭,深刻体会到了观念转变的力量。 这场墓地投机泡沫的破灭,反映了更深层的社会变化。从”厚葬”到”厚养”,从”死后享受”到”生前尽孝”,年轻一代用实际行动表达态度: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死后的排场,而在于生前的陪伴。 炒墓地的时代彻底结束了,那些想靠死人发财的投机者终将血本无归。你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投资”神话”?对于生态葬和传统墓地,你更支持哪种方式?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禁言令已下,具俊晔仍追诉,网友一句“张兰心直”能否挡枪?北京互联网法院八月禁令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