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一语惊醒梦中人:中国可不是美国的敌人!真正让美国夜不能寐的,是中国仅用20年,就把GDP从1.2万亿美元狂飙到17.7万亿,直接干到全球第二。 数字不会说谎,但有时候真相比想象更震撼。当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中国不是敌人”时,背后隐藏着一个让华盛顿政界夜不能寐的事实。这不是政治表态,而是一个冷酷的经济现实在敲响警钟。 2005年,中国GDP总量为18.23万亿元人民币,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2.23万亿美元。到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约18.3万亿美元,与美国29.2万亿美元的GDP差距为10.3万亿美元。 二十年时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了近8倍,这个速度让全世界都措手不及。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中国已经在5.5G、数字应用、电动汽车、生物医药等许多尖端技术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 萨克斯的观点代表了一批理性经济学家的声音。这位曾经提出”休克疗法”的知名学者,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曾连续担任三位联合国秘书长特别顾问。他的话分量不轻。 萨克斯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中明确指出:“中国不是敌人,中国只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他强调,每当中国取得成功,总有人会说中国”作弊”,这种说法混杂着幻想和偏见。 真正让美国焦虑的是什么?不是军事威胁,不是政治对抗,而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萨克斯表示:“我认为这些政策令人遗憾,我认为中国并不是一个风险,这主要是那些不甚擅长经济的政客为了拉拢某些选民而推动的保护主义政策。”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GDP增长5.0%,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同期美国GDP增长2.9%,增速明显低于中国。这种趋势如果持续,意味着两国经济差距会继续缩小。 更让美国政策制定者不安的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萨克斯指出:“美国没有像华为那样生产5G或5.5G的公司。因此,在基础设施、数字化、绿色技术和电动汽车等领域,中国公司可以在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中胜过美国。” 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残酷的市场事实。从光伏产业到电动汽车,从5G技术到人工智能,中国企业在多个前沿领域都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萨克斯认为:“当前在欧洲国家、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并不是因为中国做错了什么,而恰是因为中国做对了一些事。” 萨克斯在北京接受采访时说:“美国遏制中国的企图是不可能成功的。”他认为,美国企图通过加征关税、投资及技术出口管制来打压中国,但事实证明,这些做法根本行不通,也阻止不了中国的发展。 从历史角度看,萨克斯经常对非洲领导人说:“看看中国这40年间取得的成就,特别是从1980年到2020年。”中国成功建立了一个能实现连续40年快速经济发展的经济框架,从贫困到巨大成功,从一个相当基础的经济体到尖端技术佼佼者。 这种发展模式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吸引力。萨克斯认为,中国有能力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快速经济增长,并实现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系统方面的转型。这正是美国担心的——不是中国本身强大,而是中国模式的示范效应。 在全球化背景下,萨克斯强调:“一些美国政界人士总希望美国是世界第一,我们不需要这种想法,需要的是合作共赢,需要的是双赢共赢。”这种理性声音在美国政界显得格外珍贵。 数字已经说明了一切,态度决定了未来。当经济学家用冰冷的数据证明合作比对抗更有价值时,政治家们是否还会继续沉溺在零和博弈的幻想中?萨克斯的话或许刺耳,但却是现实:在经济发展这场马拉松中,最终胜出的不是谁跑得最快,而是谁能跑得最久。你觉得未来二十年,这场经济竞赛会如何收场?
为什么事到如今,美国对华策略开始掉头了?一个非常粗浅但却被很多人忽视的基础逻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