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

炎左吖吖 2025-09-10 10:45:45

1937年,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就轻地说自己未经请示就抽了日军大佐才能抽的烟。而陈赓旅长表示:“没啥,打赢了,我照样记你大功!” 10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华北战局急转直下。 此时,日军精锐部队沿正太铁路西犯,企图一举切断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兵锋直指娘子关。 一旦娘子关失守,山西腹地将门户洞开,后果不堪设想。 八路军129师临危受命,开赴晋东前线,依托太行山脉的地形,展开游击战,迟滞日军攻势,策应正面战场。 师长刘伯承,这位以“用兵如神”著称的儒将,深知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唯有充分利用地利,以巧制胜,方能挫敌锋芒。 刘伯承亲率参谋人员抵近侦察,看准了位于平定县东部的七亘村。 此地地势险要,一条古道穿行于峡谷之中,两侧山崖陡峭,形成天然的“口袋”。 古道狭窄,仅容骡马通行,机械化部队难以展开。 刘伯承判断,此地是伏击日军辎重部队的理想地点。 他果断命令386旅在七亘村设伏,务必给予西进日军以沉重打击。 386旅旅长陈赓,同样是一位足智多谋、勇猛善战的将领。 他接到命令后,立即着手部署。 选择由谁来担当伏击先锋呢? 此时,772团副团长王近山主动请缨。 王近山时年22岁,虽年轻,却已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 他请求率领一个营另加一个排的兵力执行此次任务。 陈赓深知王近山的特点胆,大心细,善于捕捉战机,但也可能因过于果敢而略显冒进。 权衡利弊,陈赓最终同意了王近山的请求。 临行前,陈赓特意叮嘱王近山,务必审时度势。 王近山率部星夜兼程,抵达七亘村预设阵地。 他立即组织部队勘察地形,精心部署火力点。 战士们利用山崖、沟壑、灌木丛巧妙伪装,构成交叉火力网。 同时,他派出精干的侦察小组,严密监视日军动向,随时报告敌情。 按照原定计划,王近山应在此等待旅主力部队到达后,协同发起攻击。 然而,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不久,侦察兵来报:”日军一支辎重部队,约300余人,正沿着古道向七亘村方向行进,先头部队已接近伏击圈边缘!“ 消息传来,王近山心头一紧。 此刻,旅主力尚未抵达,若按兵不动,这支日军辎重队将安然通过伏击圈,错失歼敌良机。 若擅自行动,则严重违反战场纪律。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日军的队伍越来越近。 千钧一发之际,王近山果断下令:“打!” 刹那间,寂静的山谷枪声大作,手榴弹密集的砸向日军队伍。 埋伏在两侧高地的八路军战士居高临下,火力全开。 日军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人仰马翻,成为活靶子。 王近山指挥部队猛冲猛打,仅仅一个多小时,战斗结束。 此役,王近山部以极小代价,取得辉煌战果,毙伤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及大量武器弹药、军需物资,其中包括一批当时颇为稀罕的日本高级香烟。 战斗胜利的喜悦之余,王近山内心却并不轻松。 因为,他知道自己违反了军纪。 如何向旅长陈赓交代? 思虑再三,他决定主动请罪。 他特意带上几包缴获的高级香烟,来到旅部。 见到陈赓,王近山没有直接提战场抗命的事,而是递上香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检讨”道。 “报告旅长,没忍住,先抽了小鬼子的好烟,这烟怕是他们大佐才能抽的!” 试图以此“小过”来试探旅长的态度,掩饰“大过”。 陈赓是何等人物,一眼便看穿了王近山的心思。 他没有点破,反而大笑起来。 他接过香烟看了看,随即大手一挥:“没啥!仗打赢了,打得好!缴获了这么多东西,还知道给老子送烟抽。擅自行动的事,下不为例!这次照样给你记大功!” 陈赓的回应,既肯定了王近山捕捉战机、果断出击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也以轻松的方式化解了王近山的紧张。 他深知,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前线指挥员的临机决断能力至关重要。 王近山的行动虽有违程序,但判断正确、战果辉煌,价值远大于程序上的瑕疵。 七亘村首战告捷,意义非凡。 王近山后来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屡建奇功,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代名将。 七亘村伏击战,尤其是王近山那次未经请示的“第一枪”。 它超越了简单的战斗记录,成为诠释战场智慧、军人担当与将帅信任的永恒篇章,至今仍被军事院校奉为研究灵活机动作战和指挥员决断力的经典案例。 主要信源:(中国侨网——打上刘伯承“烙印”的王近山)

0 阅读:478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