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释放攻击性:努力做个“不好惹”的人

隔热额心理 2024-03-29 00:35:12
· 前不久朋友栗子得知,一起长大的堂姐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反观自己,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做着不感兴趣的工作,浑噩度日 · 她说,从小大人们对堂姐的印象都是“这孩子太叛逆,不好惹”,而自己是从小被寄予厚望的“乖乖女”“未来栋梁”。两人的差距,在什么时候拉开的呢? · 大学时,堂姐意识到在学校并没学到什么,于是分析自身优劣势、做职业规划。毕业后步入职场,总被同事故意刁难,但她“敢怒敢言”,坚定捍卫自己的权益。大家意识到,这个女孩“很不好惹”,这反而让同事更尊重她,上司越发欣赏她。经过数年努力,她用实力打脸了那些嫉妒她、想摧毁她的人 · 栗子意识到: 比起自己,堂姐总是清醒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遇到阻碍的时候,敢于表达和争取,坚定地走自己想走的路。而自己害怕与人竞争,经常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自然,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成为了不想成为的人 · 实际上,“为自己争取,努力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就是“攻击性” · “攻击性”,并非无限制地攻击和伤害他人,释放恶意与敌意,而是一种“攻击性驱力”。它包含着进化取向,是一个人实现自己想法,竞争与超越的能力。简单来说,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敢于提出自己的需求、敢于拒绝、敢于表达、敢于要求、敢于创造、敢于打破常规、敢于特立独行,敢做自己 · 所以,当你长期抑制攻击性后,会很难走出舒适区、习惯性逃避,甚至削弱自己的能力以回避冲突,必要时甚至无法保护自己....从而影响人的一生的选择和走向 · 那么,如何培养“攻击性”呢?这三件事最为重要: 🔸提高心理阈值,接受自己被讨厌,在他人评价与讨厌中存活,重塑自我认知; 🔸不断地进行小的挑战,释放攻击性,转化攻击性驱力为个人突破能力; 🔸在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中重复练习,展现真实的自己,处理冲突 · 当然,这一切的开头,首先是你不要害怕做自己。要学会在他人的眼光里存活,承受他人的“攻击性”。不再那么在意别人想什么、说什么,走出“自我设限”的沼泽 · 乔登·彼得森说,为什么一个人必须变得“危险”呢?“因为软弱的人无法承受生命的悲剧“。一个能释放且能控制攻击性的人,一个不害怕“被讨厌”的人,才是真正强大、平和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