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局势骤然升温!赖清德刚刚在台北喊话,解放军就收到了新命令:大陆启用预备役人员

波览历史 2025-11-28 17:20:31

台海局势骤然升温!赖清德刚刚在台北喊话,解放军就收到了新命令:大陆启用预备役人员新证,全军接通知。   2025年11月26日,短短24小时内,台海两岸的动作让局势瞬间绷紧,赖清德在台北开完90分钟的“国安高层会议”,转头就通过《华盛顿邮报》炒作“2027武统”议题,抛出两套激进谋独方案。   几乎同一时间,中央军委直接下令,全军统一制发《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人员证》,2026年3月1日正式启用,旧证即刻废止。   一边是歇斯底里的分裂叫嚣,一边是冷静硬核的军事准备,这场隔空较量,早已不是口头博弈那么简单。   赖清德口中的“防务战力升级”计划,喊着要在2030年前把防务预算提到GDP的5%,2026年就已经砸出9495亿新台币的天价预算,相当于每个台湾人要掏近4万元。   可这笔钱真能买来“安全”吗?看看台湾的兵役现状就知道有多荒谬。2025年台军义务役计划扩招41%,目标9839人,结果到3月才招到2047人,完成率仅21%。   志愿役更是惨不忍睹,编现比从2020年的88.57%跌到2024年的78.6%,两年少了一万多人,技术兵种流失严重,提前退伍的人数暴涨近4倍。   连兵都招不满、留不住,再多的军购预算也只是给美国送钱,就像乌克兰花两百亿欧元买法国阵风战机,结果首批要到2026年才尝试交付,全数到位得等十年,前线士兵急需的炮弹和油料却被挤占了采购额度。   台湾的财政早就扛不住了,2025年财政赤字预计2229亿新台币,债务总额突破6.4万亿元,人均负债27.4万元,再加上隐性负债,整体负债快到20万亿元。   赖清德不管这些,为了凑够符合美国期待的防务预算,甚至把海巡署开支都算进防务预算里凑数。   钱从哪儿来?只能从老百姓身上抠。2025年台湾教育预算看似增加335亿,实际人均经费不增反减,上半年就有37家基层医院关闭,急诊量减少22%,偏远地区民众看病平均要花2小时以上。   一边是民生资源被疯狂挤压,一边是赖清德拿着民众的血汗钱给美国交“保护费”,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难怪78%的台湾民众对他的施政感到不满。   再看赖清德寄予厚望的外部势力,美国批准3300万美元对台军购,却附加“自担战争风险”的条款,明摆着就是只卖武器不撑腰。   这和当初对乌克兰的态度如出一辙,提供武器让你冲在前头,自己却躲在后面避免直接冲突。   日本更过分,直接要求台湾承担131亿日元的“安全保障”费用,这哪里是援助,分明是趁火打劫。   国际社会也看得很清楚,东盟6国包括缅甸、马来西亚都公开重申一个中国原则,谴责日本试图介入台海的挑衅行径,连新加坡想替日本背书都被狠狠打脸。   全球183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赖清德想靠几个外部势力搞分裂,无异于痴人说梦。   和赖清德的虚张声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陆实打实的准备,很多人觉得启用预备役新证只是换个证件,其实背后是国防动员体系的全面升级。   新证覆盖所有兵种,把预备役人员的军事技能、专业背景都录入数字化平台,依托智能调度系统,集结时间从2小时压缩到30分钟。   更关键的是这种准备融入了日常生活,比如不少科技企业、物流行业的员工都是预备役人员,战时既能保障信息化通信,又能打通后勤运输通道,这种军民融合的实力,不是靠砸钱买武器就能比的。   2025年解放军东部战区已经开展12次无预告实战演训,福建舰航母战斗群形成完整战力后,对台封锁能力提升300%,这种压倒性优势,赖清德再怎么炒作都改变不了。   局势紧张还让台湾的经济雪上加霜,原本扎根大陆的台企,比如和硕、纬创,为了规避风险跑去印度建厂,结果却屡屡碰壁。   和硕在印度的iPhone工厂合格率只有70%,远达不到苹果95%的要求,还得频繁处理罢工和物流问题,最后只能把60%股权卖给印度塔塔集团,从主导者变成技术协作者。   这些台企的困境,正是台海局势紧张带来的连锁反应。   要知道2025年前10个月,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高达867亿美元,电子、农产品等核心产业根本离不开大陆市场。   赖清德一边搞分裂破坏两岸关系,一边却指望大陆市场撑着台湾经济,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只会让台湾经济越来越被动。   赖清德的种种操作,本质上就是靠炒作“威胁论”转移岛内矛盾,用民众的利益和安全换取自己的政治资本。   他搞“预防性羁押”制造恐慌,砸巨资军购向美国表忠心,可这些手段既挡不住统一的历史大势,也换不来所谓的“安全”。   两岸同属一中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大陆的准备从来不是为了主动挑起冲突,而是为了遏制分裂势力,保护两岸民众的根本利益。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