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女子带90多岁的父亲到温泉洗浴中心泡澡,买票前,女子明确表示,她会全程陪同并照顾父亲。谁知,进去没多久,老人就出意外,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了急救电话,但老人还是不幸去世。女子认为,父亲的悲剧洗浴中心应该负责,便将店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洗浴中心觉得很冤枉,但法院的判决让人意外。 2024年11月云南昆明一家温泉洗浴中心,康女士为了让自己90多岁的父亲放松放松,带着老人去泡温泉。 买票的时候,前台特地问了一句:老人岁数大,泡澡可以吗?康女士很坚定地说:“我会全程陪着照顾。” 听起来,这安排挺妥当。可没想到,泡澡没多久,老人突然出了意外。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了急救电话,可惜还是没能挽回老人的生命。老父亲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康女士悲痛欲绝,觉得洗浴中心有责任,直接把店家告上了法庭。店家却觉得特别冤枉:我们问过了,你自己说能照顾好,怎么出了事还得赖我们? 案件进了法院,结果让不少人都大吃一惊。一审法院判决,洗浴中心要承担两成责任,赔偿家属至少三万元。 洗浴中心自然不服判决,再度上诉。但近期公布的二审结果,却显示维持原判,店家上诉被驳回。 很多网友看了判决后,纷纷吐槽:“这锅背得冤!”“以后高龄老人都不能进洗浴中心了?”“做生意的太难了!” 但也有人说,洗浴中心毕竟是特殊场所,安全措施就得更到位,不能光靠一句“家属陪同”就万事大吉。 法院认为,洗浴中心作为公共服务场所,面对高龄老人这种特殊群体,有义务进行更加细致的风险提示和安全管理。 不能光靠一句“你自己照看好”就完事,该提醒还得提醒,该防护还得防护。老人泡温泉本身就有一定风险。90多岁的身体,被热水一冲,很容易引发突发疾病。 洗浴中心如果只靠家属自觉,出了事就一推了之,确实说不过去。站在法院角度,哪怕老人家属已经声明愿意全程照看,作为经营者,还是有防范义务。 当然,法院也没一股脑把责任全推给店家。判决书里说得很明白,家属也有照顾不周的责任。所以,最后判了20%的责任比例。 其实这件事,最让人唏嘘的还是康女士的孝心。90多岁的老人,能带去泡温泉,肯定是想让父亲晚年日子舒舒服服。可世事难料,意外说来就来。这样的悲剧,谁都不想遇到。 但反过来看,泡温泉确实对高龄老人有风险。热水会扩张血管,容易让有心脑血管隐患的老人突然出状况。 很多人觉得,老人精神头不错、身体硬朗,就能泡澡,其实稍有不慎就会出事。特别是90多岁这种高龄,哪怕看着没病,身体的“底子”其实已经很脆弱。 康女士当初说自己能照顾好父亲,恐怕也是出于对老人的了解和自信。可事实证明,风险有时候真的防不胜防。孝心是好事,但安全意识也不能丢。 不少网友看到判决后,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生意太难做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讲究服务,出了事,店家几乎都得担点责任。 站在洗浴中心的角度,这锅确实有点难背。明明问过家属,还特意提醒了风险,怎么还得担责?其实,这就是公共服务行业的无奈。 只要你开门做生意,法律就要求你承担一定的安全保障义务。你开的是温泉,不是家里的浴缸。只要有人出事,哪怕家属签了字,店家也不能一推了之。 这其实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过去大家遇到意外习惯自认倒霉,现在法律越来越保护消费者,店家防不胜防。你多一份提醒,少一份麻烦。 但只要有风险,责任就不可能完全推干净。这事也给所有洗浴、旅游、娱乐等行业提了个醒。啥叫“风险告知”到位? 不是说嘴上说一句“泡温泉有风险”,让家属签个字就能高枕无忧。你还得考虑实际情况,比如老人能不能泡,泡多久合适,温度该怎么调。 法院这次判决,最核心的出发点其实很简单:生命安全第一。作为服务场所,你能挣钱,就得尽到相应的义务。不能靠一句“你自己看着办”,把所有风险都推给顾客。 但法律也不会让店家背全部锅。家属自己明知风险还坚持泡澡,出了事也要承担相应责任。这种判决,既提醒了商家,也给了家属一个警示。 大家都要在风险和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是一味推卸,也不是一味苛责,而是共同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幸福。 云南昆明的这场温泉泡澡悲剧,其实是社会转型期的缩影。孝心可贵,但不能忽略安全。店家要多一份细心,家属要多一份谨慎,法律要多一份公正。 只有这样,才能让咱中国的每个家庭,都能既享受美好生活,也能守住安全底线。孝顺老人不是一句口号,安全陪伴才是真正的孝心。 做生意的再难,也不能忽略生命的分量。家属再有孝心,也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判决再“让人意外”,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 愿今后,悲剧少一点,孝心和安全能齐头并进。生活再难,也要守住那份最基本的温情和底线。 参考资料: 《女子带90岁父亲泡温泉时父亲猝死 温泉洗浴中心被判赔3万余元》——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