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受到报应!近期黄循财站队日本帮忙高市喊话,结果受到了新加坡内部的怒批。黄循财近期声称:中国应该放下历史包袱,与日本进行友好相处!这一言论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批评。 日本这两年频频在亚洲搞动作,尤其是台海、南海问题上,表现得那叫一个“活跃”。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这阵子更是言辞激烈,时不时就“敲打”咱中国。 没成想,新加坡的黄循财突然跳出来,站到了日本一边。他咋说的呢?原话大致意思是:“中国要向东南亚国家学习,不要老背着历史的包袱,应该和日本搞好关系。” 这种说法,乍一听有点“和稀泥”,好像是劝架,其实细想一下,哪是劝架,这是明晃晃地偏袒日本! 咱中国网友一听,自然是气不打一处来。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新加坡国内也没惯着自家总理。 社会舆论一片哗然,不少新加坡人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开喷,批评黄循财“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下,黄循财的“好心”算是彻底变成了“乌龙”。 说实话,黄循财这番表态,真不是啥高明的“外交手腕”。在新加坡这样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政治人物最忌讳的,就是随便给自己国家“带节奏”。 新加坡内部,华人占大头,历史记忆里对日本侵略的痛苦,早已烙印在不少家庭和民族心头。黄循财这句“放下包袱”,等于是在众目睽睽下揭开老伤疤。 新加坡民众不干了,尤其是一些年长的华人,直接就开骂:“你忘了祖辈的苦难?你让我们怎么面对历史?” 有网友甚至说,黄循财这回是“自毁长城”,不懂得尊重历史,就没资格当总理。新加坡媒体也没惯着他,不少评论文章直言不讳: 新加坡作为小国,要在大国博弈中保持中立和自保,最忌讳的就是站队。黄循财这回“自作聪明”,反而让新加坡陷入舆论漩涡,实属得不偿失。 有人纳闷,黄循财到底图啥?为啥要帮着日本说话?其实,背后的“小九九”一点也不难猜。新加坡一直自诩“中立”,但经济、军事、外交上,和美日走得很近。 尤其是近年来,日本试图拉拢东南亚,搞所谓的“亚洲共同体”,新加坡为了保住自己的“存在感”,不得不跟着凑点热闹。 黄循财的算盘很简单:一方面卖日本个好,给自己留点后路;另一方面,想借机秀一把“国际领导力”,让外界觉得新加坡是亚洲事务的“调解员”。 殊不知,这种两头讨好、墙头草的做法,最容易两头不讨好。尤其是对咱中国来说,这番言论实在是太刺耳。 历史问题不是随口一句“放下”就能解决的。黄循财这回,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不但没捞到好处,反而惹了一身骚。 黄循财让咱中国“放下包袱”,这话说得轻巧,可真要放下谈何容易?历史不是背包,说扔就扔。 尤其是日本侵华那段岁月,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多少城市化为废墟?这些伤痛,哪是一句“友好相处”就能化解的? 咱中国人讲究“以史为鉴”,不是为了记仇,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日本这些年虽然经济上跟咱中国有来有往,但在历史问题上一直不肯低头。 黄循财这番“站台”,不仅让咱中国人寒心,也让全亚洲不少受过日本欺凌的国家感到不舒服。历史不能忘,遗忘就是背叛。谁要是轻易原谅加害者,那才是真正的“昧良心”。 面对黄循财的“放下包袱”说法,咱中国的态度一贯很明确。友好可以有,但底线不能丢。历史问题不是谁一句话就能翻篇的。 日本如果真想搞好关系,先把历史问题说清楚,把道歉做实在,别总是嘴上说得漂亮,行动上遮遮掩掩。 咱中国不是小气,也不是爱记仇。只是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更知道和平的可贵。历史是镜子,不是包袱。 谁要让咱中国人“放下历史”,那就是让咱中国人忘记教训,重蹈覆辙,这种话,谁说都不中听。 所以,黄循财这回的“热心肠”,不但没讨好日本,反而让咱中国和新加坡的关系添了点小疙瘩。以后想要咱中国买账,恐怕得先掂量一下话怎么说了。 其实,东南亚国家跟日本打交道也不是没矛盾。只是有些国家为了经济利益,选择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这不代表就真心原谅了日本。日本当年在东南亚的殖民、屠杀、掠夺,老一辈人记得清清楚楚。 全民“历史觉醒”其实是社会走向成熟的标志。只有记住苦难,才懂得珍惜当下。新加坡虽然小,但华人血脉相连,历史记忆不能断。 回头看黄循财这次“踩雷”,其实就是一句话:历史不能随便翻篇,友好要讲底线。咱中国人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谁要是让咱中国人“集体失忆”,那就是在伤口上撒盐。 世界再怎么变,咱中国人都不会轻易忘记历史。黄循财这回的“报应”,其实就是提醒所有人:无论你多聪明、多会算计,历史问题上耍小聪明,终究会被现实打脸。 送黄循财一句忠告:国际舞台不是“和稀泥”的地方,想当领导人,得先懂得尊重历史。咱中国人要的不是虚情假意的友好,而是真正的诚意和尊重! 参考资料: 《雁默:新加坡为何敢对中日争端指手画脚?》——观察者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