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团队小伙伴随“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暨清远“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成效媒体调研行,走进广东清远英德市,深入探访了连江口镇连樟村、浈阳峡风景区以及麻竹笋、英德红茶等产业点位,沿着一条从“田间地头”延伸到“屏幕那端”的产业链,观察“媒体+”与“网络强村”如何在山区县域落地生根。乡村振兴新思路美丽乡村激活计划乡村旅游新样本连樟村依托全国首个村级5G基站,把光纤拉到地头,智慧大屏24小时滚动,村民刷手机就能远程问诊、预约名校课堂,也能一键把麻竹笋、水果番茄挂上微店,打造出乡村振兴的“连樟样板”。2024年,连樟村村集体收入150.4万元,比2018年翻了13倍,一半增量来自网络订单。浈阳峡风景区则把山水写成文旅产业文章,浈阳坊旅游小镇作为核心板块,集旅客集散、餐饮住宿、购物休闲于一体,深度挖掘本土文化基因、创新空间叙事逻辑、构建多维体验生态等模式,让浈阳坊在众多文旅项目中脱颖而出,避免同质化竞争。再看英德市的麻竹笋种植产业,作为全国最大的麻竹笋种植生产基地,整个麻竹产业链产值超100亿元,国外销售占一半,主打东南亚市场,柬埔寨、越南、泰国为主,竹笋加工成即食零食、螺蛳粉配料等快消食品,竹子则延伸至筷子、饭盒、纸杯、工艺品等环保消费品。走进英德市积庆里红茶谷,参观生态茶园与现代化茶叶加工厂,英德红茶制作工序要经过鲜叶采摘、萎凋处理、揉捻加工、发酵工序、烘干定型等,现代化的茶叶加工厂更能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卫生。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沉浸式体验奶茶制作过程,更能尝试亲子采摘、学习茶文化课程,或品尝下别样的茶味冰淇淋、冷泡茶。在“麻竹+红茶”的产业链之外,英德市梅子寨村则提供了另一个视角,通过“乡村运营”把产业、空间与人组织起来,把“看一眼的乡村”变成“住一晚的乡村”。随着36间闲置旧瓦房被盘活,梅子寨乡村旅游已形成民宿、农家乐、农耕体验等业态,吸引人才回乡发展,成为数字助力的乡村旅游共富样板。乡村不只是被报道的对象,而是可以主动讲述、持续输出内容的主体。在连樟村,它让治理流程更透明、产业品牌更有声量;在浈阳峡,它将散落的文化与业态重新编织,带来客流、人气与机会;在麻竹笋和英德红茶产业链上,它帮助农产品跨越山岭,进入更大的市场;在梅子寨,它为“乡村运营”提供故事、用户和市场……山区乡村如何在基础设施完善、产业链延展和传播方式创新的叠加下,既留住山水,也留住发展。英德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以“网络强村”为抓手,以“媒体+”为助力,让县镇村在数字时代拥有了更清晰的声音、更坚实的产业和更可持续的未来。乡村振兴新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