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这张医药牌才真叫致命,美国的救命药原料几乎全攥在咱们手里! 美国人现在总爱聊稀土那点事,觉得中国一卡脖子他们就得哭鼻子。可他们好像忘了,中国手里还有更狠的牌没亮出来,那就是医药供应链这块。说白了,美国人每天吃的那些救命药,从头到尾的原料大半都得靠中国供着。别看美国制药公司牛气哄哄,产值快五万亿美元了,占他们GDP一成多,可上游这摊子事儿,早被中国捏得死死的。活性药物成分这玩意儿,美国市场上九成得从国外进口,里面六成直接来自中国。想想看,心脏病发作的家伙需要抗凝药,手术台上也得靠这个稳住血栓,要是原料一断,医院那头就得乱套。 这不是空谈。拿肝素来说,这药是血栓克星,不管是手术前后防堵塞,还是心梗患者天天打针,都少不了它。美国自己产的肝素原料撑不起场面,八成得从国外买,六成还是中国企业扛着。像健友股份这样的公司,早成了美国肝素市场的幕后大佬。2025年数据摆在那儿,中国肝素API出口量占全球八成多,美国本土产量勉强两成。要是哪天供应链卡壳,手术室里医生手忙脚乱,患者等着命悬一线,那画面可够呛。别说常规药了,连高端货也一样。磺达肝癸钠这抗凝药,专治骨科大手术后的血栓和心血管毛病,副作用小,效果拔群,以前全球就一家外国公司能搞,一公斤卖上千万,穷人根本吃不起。中国四川大学秦勇教授团队,花了十几年钻研,总算在2023年搞出自主合成法,用模块化汇聚策略,把原先45步合成砍到24步,收率翻十倍,成本直降到国外的十分之一。2024年一量产,国内市场份额就冲到七成。照这势头,美国那边高端药定价权也得慢慢挪过来。 美媒这会儿总算回过味儿来了。2025年10月,《纽约时报》发文直指,美国近700种药品的关键化学品,全世界就中国一家能产。阿莫西林这常见抗生素,美国就一家厂,原料九成靠中国;布洛芬九成五、氢化可的松九成一、对乙酰氨基酚七成,全线卡脖子。彭博社10月24日更狠,说这是中国“核选项”,比稀土还扎心。为什么?因为美国医药产业牛在下游,创新药、成品药他们玩得转,可上游原料药这块,早外包给中国和印度了。中国占全球原料药供应近一半,产业链从中间体到成品一气呵成,别人想抄都抄不齐全。2024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额517亿多美元,比前一年涨24%,抗生素、维生素、抗癌药原料全覆盖。2025年上半年,出口继续稳,医药产品总值超1079亿美元,同比增长5.9%。 这依赖不是一天形成的。早年间,美国和欧洲环保压力大,成本高,把产能全扔到中国印度这些地方。现在想捡回来?建厂、搭链条、训工人,得好几年。2025年美国国会报告直言,近25%的仿制药API可能源自中国,就算走印度转口,50%的仿制药关键起始材料也得靠中国。生物科技公司七成九和中国签合同,三成多把制造外包过去。中国产能大、成本低、环保过关,市场就认这套。彭博社11月18日报道,美中经济安全审查委员会敲警钟,中国握着美国药柜的命脉,一年四分之一的仿制药原料都得看他们脸色。仿制药占美国处方九成,这意味着老百姓买药的钱包和命都悬着。 美国人不是没想自救。特朗普上台后,2025年4月启动232调查,把药品进口列为国家安全威胁,想用关税逼厂回流。可九月计划就磕绊了,企业叫苦成本高、技术难。制药协会算过账,25%的关税,每年药品成本多出510亿美元,价格最多涨12.9%。这些钱最后落到医院和患者头上,要么医院账单爆表,要么老百姓多掏腰包。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2025年美国已面临数百种药物短缺,救护车和手术台上的急救药都不够用。处方量爆棚、生产延误是原因,可供应链不稳才是根子。要是对中国原料药加税,短缺只会雪上加霜。 那些短缺的药。2025年中期,FDA报告89种药缺口,包括化疗药和必需品,不是需求猛增,而是供应链瓶颈。中国API占八成多,非洲猪瘟那几年就闹过供应紧,价格飙。2025年3月,二甲双胍盐酸盐价格在中国暴涨,因为供应紧、生产成本高。这药是二型糖尿病头号口服药,美国几百万患者靠它,中国握全球八成市场。要是中断半年,军工线都得瘫,美国国防部报告就说过这风险。特斯拉电动车磁铁短缺,装配线卡壳,全是稀土那头的连锁反应。可医药这块更直接。 中国这边呢?没想着卡人。出口管制是为防走私、护资源,顺带反制美方打压。2025年10月9日,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对中重稀土全覆盖管制,还加长臂条款,境外技术也得审批。美方急了,10月10日甩100%关税,还限中国软件出口。可10月底一谈,美国财长斯科特·贝森特就松口,中国暂缓稀土,美方降关税,恢复大豆采购。这就是实力摆在那儿,中国不玩零和,总留谈判门。外交部一贯说,管制是为国家安全,不是贸易墙。美方总指中国垄断,可他们忘了,当年主导WTO时,怎么没想公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