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最新发声:没有跟中国的关系,世界或许上就没有日本这个国家! 这话是11月26日,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在东京讲话中说的,直接戳中了两国早已深度绑定的现实,不是靠政客几句强硬表态就能割裂的。 看看官方数据就知道,日本的经济命脉、产业发展,早就和中国绑在了一起。 从最基本的贸易格局来看,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还稳定在3082.74亿美元。 对日本来说,这可不是单纯的数字,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就拿日本的半导体巨头东京电子来说,2024年对华业务占比高达48%,中国连续两年都是它的第一大客户,全年销售额1.27万亿日元里,快一半都来自中国市场。 哪怕美国想施压收紧管制,这家企业也没法彻底撤出,2025年上半年对华业务占比还维持在40%,毕竟没人愿意丢掉这么大的市场。 不只是高科技产业,日本的中小企业更是把中国当成了“增长引擎”。第八届进博会上,148家日本企业组团参展,带来了270多种酒类、食品,就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潜力。 2025年前8个月,日本农林水产食品对华出口同比增长10%,中国早就成了日本清酒、烧酎这些特色产品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这些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能力布局全球,中国市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们的生死,要是合作断了,很多小厂家可能直接倒闭。 日本的汽车产业更是深陷“离不开中国”的困境。虽然2024年日系车企在华销量下滑,市场份额降到11.2%,但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更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赛场。 丰田、本田、日产想转型电动化,根本绕不开中国的技术和供应链,中国的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系统都是行业领先,而且中国市场的规模能摊薄研发成本。 日产关闭常州工厂、本田关停广州工厂,看似在收缩,实则是想调整策略保住中国市场,毕竟要是彻底退出,不仅会丢掉巨额营收,还会错失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机遇。 更深远的是,两国的绑定早就超出了单纯的买卖关系。从RCEP全面生效到263对地方友城的务实合作,从当年日元贷款建设的兖州-石白所铁路、秦皇岛港,到现在的银发经济、跨境电商合作,中日经济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都坦言,因为关系紧张,二十余项对华合作活动被取消,这不仅让企业受损,更让两国民间互信和合作基础受影响。 中方一直说得很清楚,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绝不允许日本插手,毛宁发言人的表态已经把底线划得明明白白。 石破茂的反问,本质上是提醒日本政客:国家发展不能靠意识形态绑架,更不能拿国民的生计当赌注。 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而是无法替代的合作伙伴,不管是东京电子的设备订单,还是中小企业的食品出口,或是车企的电动化转型,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的支撑。 这种深度绑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靠几句激进言论就能割裂的。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顺应RCEP带来的合作机遇,守住一个中国原则的底线,深化贸易、产业、地方层面的务实合作,才是对两国人民负责的选择。 毕竟,真正的国家实力,不是靠挑衅刷存在感,而是让企业能盈利、民众能受益、经济能稳定发展,这一点,石破茂看得很清楚,希望日本的政客们也能早日清醒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