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航展拒绝接待日本人!日本共同社报道称,中国广东省珠海市 27 日开幕的亚洲通用航空展主办方负责人 26 日证实,将不允许日本嘉宾出席及日本媒体进场采访。主办方解释称此举是基于"近期原因",日本共同社声称此前已获得采访许可证,但 26 日接到主办方通知称已经作废。 珠海航展可不是普通的地方展会,从官方资料就能查到,它是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的长期性国家行为,现在已经跻身世界五大航展之列,能参展的要么是各国官方代表,要么是航空航天领域的顶尖企业,能拿到采访证的媒体更是经过层层筛选的。 日本共同社能先拿到许可证,说明一开始中方是抱着正常交流的心态的,可临开幕前突然作废,这中间的转折必然和“近期原因”直接挂钩,绝不会是毫无缘由的刁难。 要是翻一翻最近几个月的中日互动记录,就知道这个“近期原因”到底指什么了。 今年4月份的时候,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跑到美国国会演讲,张嘴就说中国的军事动向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战略挑战”,转头还和美国、菲律宾凑在一起搞联合演训,给菲律宾送海警船,明摆着要在南海搅局。 当时中国驻日使馆就直接戳穿了这种“两面人”做派,说日方一边喊着“战略互惠”,一边跟着美国渲染“中国威胁”,纯属挑衅,中方当即就提了严正交涉。 这还不算完,到了7月底,日美搞“2+2”会议,又在联合声明里瞎操心中国的核力量,还高调开了“延伸威慑”部长会,说白了就是日本要抱紧美国的“核保护伞”。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直接约见日本驻华使馆首席公使,把这事摆到台面上痛批,说日方伙同其他国家搞“小圈子”制造对抗,跟他们自己说的“战略互惠”完全是自相矛盾。 更让中方不能忍的是,日方在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上反复踩线,一边说遵守中日联合声明,一边又跟着美国在涉台议题上指手画脚,甚至暗示要介入台海局势,这些操作早就把中方的耐心磨得差不多了。 所以这次航展拒接日本人,本质上是中方在外交反制上的又一记实招,而且选的时机和场合都特别有讲究。航展是展示航空航天实力、开展国际合作的高端平台,各国都盯着这里的技术和合作机会。 把日本排除在外,等于直接关上了他们参与中国航空航天领域交流的一扇门,这比单纯的口头抗议有力度多了。要知道,日本航空企业一直想在通用航空领域和中国合作,这次被拒之门外,损失的可不只是曝光机会,更是实实在在的商业利益和技术交流渠道。 日本共同社特意强调“已获得采访许可证后又被作废”,其实是想营造一种“中方不守信用”的受害者形象,但这种说辞根本站不住脚。国际交往的基本准则就是相互尊重,中方从来不会无缘无故针对谁,之前历届珠海航展都有日本代表参与,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今年日方一连串的消极言行,从渲染“中国威胁”到搞军事小圈子,再到干涉中国内政,每一件都触碰了中方的核心利益,既然日方不把中日关系当回事,中方自然要调整交流的尺度,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反制,换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会这么做。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次拒接行动释放的信号远不止“不满”这么简单。 从去年中国代表傅聪在联合国递交信函,把日本涉台挑衅摆到193个会员国面前,到现在在航展这种国际平台上直接拒绝日方参与,中方的反制已经形成了一套组合拳:联合国层面亮明法理依据,经济层面有针对性制裁,现在连民间和专业领域的交流都开始收紧。 这传递出的信息很明确:日方要是继续执迷不悟,抱着美国的大腿跟中国对着干,就别想再享受中日友好带来的任何便利,每一次挑衅都得付出对应的代价。 有熟悉中日外交的人士就分析,中方这次用“近期原因”这个说法,其实是留了余地的。 要是日方能及时醒悟,停止在涉华议题上瞎折腾,纠正那些错误言行,未来恢复交流渠道也不是没可能;可要是还揣着明白装糊涂,继续在错误的路上走下去,那接下来的反制只会更硬。 毕竟珠海航展只是个开始,中国还有太多类似的高端平台和合作渠道,真要是全面收紧,日本在东亚地区的发展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国际社会看这事也看得很清楚,不少外媒都把这事和近期日美强化军事同盟的动作联系起来,认为这是中方对日本“选边站”的直接回应。 要知道,现在的珠海航展早就不是中国自说自话的舞台,47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企业都会参与,日方被排除在外,等于让全世界都看到了中日关系的真实状况,也看到了中方维护核心利益的决心。 那些想跟着日本一起搞对抗的国家,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承受这样的后果。 中方从来都不想把关系搞僵,之前一次次提严正交涉,就是希望日方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可偏偏日方听不进劝,非要往对抗的路上走。 这次珠海航展的“闭门羹”,就是给日方敲的最响的一次警钟:尊重是相互的,想一边占便宜一边搞挑衅,在中国这里绝对行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