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战场清理开始!俄军遗体回收队发现惊人比例,乌军阵亡者中外国面孔超三成,个别

易云的世界 2025-11-27 10:47:23

红军城战场清理开始!俄军遗体回收队发现惊人比例,乌军阵亡者中外国面孔超三成,个别防御点的外籍人员占比甚至超过八成,哥伦比亚、波兰、英国等国的身份证件和退役证明散落各处。   红军城战役是东线战事中的血肉磨盘,从2024年7月俄军展开围攻,到2025年10月形成合围,这座乌军东线的后勤支点成了焦土之地,而在战后清理中,最让人侧目的不是弹壳和尸体,而是这些尸体的身份。   据俄军遗体回收队统计,在乌军阵亡人员中,外籍士兵的比例超过30%。个别防御点,比如铁路枢纽阵地,外籍兵力占比甚至高达80%。   哥伦比亚、波兰、英国、美国、格鲁吉亚、加拿大……这些国家的身份文件被陆续发现,说明战场早已不只是俄乌两国的对抗,更像是多国“代理人”的集合战。   外籍士兵从哪来?其实这场“国际军团”早已不是新闻,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2022年就高调宣布组建“国际军团”,初期声称招募超2万人,但纸面数字和实际兵力是两码事。   到了2025年,实际在乌作战的外籍士兵或许只剩1500人左右,而俄方数据显示,自战争爆发至今,共有来自84个国家的11,675名外籍士兵赴乌参战,其中4,845人已阵亡,另有4,801人选择逃离战场。   哥伦比亚的身影尤其显眼,这个拉美国家派出约2000人加入乌军,绝大部分是为钱而来,月薪3000到4000美元,对比他们在国内的工资水平,堪称“跳级换命”。   乌军甚至为他们单独设立了“南美连队”,可见规模不小,而波兰出兵最多,超过2600人,既有地缘政治的驱动,也有政府默许的背景。   英国、美国的参战人员虽然不多,但影响力不小,多为退役军人,被“捍卫民主”的叙事打动后远赴战场。   在乌军兵力极度吃紧的情况下,外籍士兵基本就是“填坑部队”,红军城战役中,俄乌兵力比一度达到8比1,守军能撑这么久,靠的就是这些外援部队的“硬扛”。   他们被安排在一线阵地,执行突击和防御任务,但由于缺乏重装备,只能参与战术级任务,难以在战略层面改变局势。   更现实的问题是:高死亡率,俄军并不把这些人当成正常战俘处理,而是视为“合法打击目标”,不少美军退役士兵坦言,红军城的战场环境比阿富汗还要“地狱”。   语言不通、编制混乱、协调困难,成了他们的致命短板,在俄军猛烈的火力打击下,不少外籍士兵连“撤退”两个字都听不懂。   更糟的是很多人原本以为自己是来“高薪打仗”的,结果发现现实比想象更骨感,战前承诺的3000欧元月薪,到了前线缩水成500欧元,还得自己掏钱买武器。有些人被乌军戏称为“TikTok战士”,听着像玩笑,实则是对他们缺乏训练和战斗准备的讽刺,英国籍俘虏坦承自己被西方媒体“骗”到了战场,从“正义战士”变成了炮灰。   乌克兰为何要大量招募外籍兵?简单来说就是兵源吃紧,2025年乌政府甚至允许18到22岁的青年离境,说明国内征兵陷入瓶颈,所以指望本国青壮年已不现实,只能靠外籍士兵“撑门面”。   而且这些外籍面孔不仅能上战场,还能上镜头,他们被包装成“国际主义英雄”,一方面用来吸引更多志愿者,另一方面用来掩盖本土部队的高伤亡。   背后推车的还有西方国家的影子,比如美国情报机构被曝出招募库尔德武装赴乌作战,开出月薪2000美元的待遇,英国外交大臣也曾公开表示支持本国公民参战。   这些国家嘴上说“中立”,背地里却放纵甚至鼓励参战,目的是啥?说白了就是把乌克兰当作“代理人战场”,自己不流血,用外人去和俄罗斯比拼消耗。   而这些外籍士兵的身份,常常游走在法律灰区,他们既不是正规军,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志愿兵,国际法对雇佣兵有明确限制,但在现实战场上,这些规则往往被选择性忽视。   联合国《禁止雇佣兵公约》也只停留在文本层面,执行几乎为零,于是这群人既没有合法身份,也缺少战俘保护,命运只能靠自己运气。   红军城的战后清理,不只是一次军事行动,更像是一次关于战争本质的解剖,外籍士兵的高比例阵亡,揭示了乌克兰战场早已不是乌克兰自己的战场,而是一场多国利益交织的大型博弈。   他们不是来“拯救民主”的英雄,而是乌军兵源危机下的临时拼凑,是国际政治缝隙中流动的牺牲者。   随着战事持续拉锯,西方国家对招募外籍兵的策略也在悄然转向,中东、南美成了新的人力“蓄水池”,但随着战场现实的残酷化,参战“热情”正在迅速降温,一旦这些“国际军团”的源头枯竭,乌军的防线还能坚持多久,是个现实但沉重的问题。   参考资料: 俄国防部称消灭4845名外国雇佣兵,但美加情报机构正加紧为乌招募 环球时报 2023-07-12 俄乌激战红军城,数千乌军正陷入重围 2025年11月05日 中国新闻网 雇佣军走上俄乌战场 曹卫东:只是参与战术级作战,实际作用有限 2023-02-01 央广军事

0 阅读:1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