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人阵亡,100艘战舰会被击沉?美媒表示,台海开战解放军伤亡惨重,大陆在

阿智通鉴 2025-11-27 10:37:59

40000人阵亡,100艘战舰会被击沉?美媒表示,台海开战解放军伤亡惨重,大陆在军事实力上已大幅提升,具备对台实施精确作战和局部封阻的能力,且在近海作战、火力覆盖和信息化体系方面具有地利优势。   谁在喊打喊杀,谁真有底气?   美媒又端出一份“台海战争预演”报告,开口就是“解放军若动武将死4万人,损失百艘战舰”,字里行间都透着“开战即溃”的刻意渲染。   这组数字乍一看触目惊心,仿佛已经给冲突结局下了定论,但稍微琢磨就会发现,这根本不是基于战场实际的军事分析,更像是一场为了搅动舆论、给台当局“喂定心丸”的政治表演。   要戳破这份报告的水分,不妨先看看解放军近年的实战化演练。   就拿环岛军演来说,东风系列导弹精准命中台岛东部海域靶区,这种“指哪打哪”的精度,意味着解放军能在冲突初期就敲掉对方的关键军事设施,比如雷达站、机场、导弹阵地,从源头削弱对手的反击能力,减少自身伤亡。   还有无人机与有人机协同演练,察打一体无人机能前出侦查、清除小型目标,为后续部队开路;舰载直升机的反潜训练,则是针对台海周边可能出现的外部势力潜艇威胁,提前织好水下防御网。   更关键的是信息化体系的支撑,北斗导航提供的实时定位、预警卫星对战场态势的全域监控,再加上电子战部队对敌方通信的干扰,这些看不见的“软实力”,能让解放军在战场上掌握主动权,大幅降低被对手集中打击的可能——美媒的报告里,显然刻意忽略了这些能直接影响伤亡数字的核心因素。   反观美国这边,所谓的“军事优势”早已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扎实。先不说美军在太平洋的基地现状,关岛、冲绳这些关键节点,距离中国大陆不过几千公里,正好在解放军中远程导弹的打击范围里,美军自己都承认,这些基地“缺乏足够的反导防御能力”,去年甚至紧急追加预算加固关岛的弹药库,这本身就是对“区域拒止”能力的忌惮。   再看军工产能,之前援助乌克兰时,美军的155毫米炮弹库存一度告急,连生产线都要加班加点才能勉强跟上;造舰速度更是跟不上消耗,去年美军退役的驱逐舰数量比新服役的还多,而解放军的新型驱逐舰、护卫舰却在稳步列装,仅从近海作战的舰艇数量和战备状态来看,美军想在台海周边维持足够的兵力,早就不是“轻松拿捏”的事。   更别说跨太平洋投送的后勤压力——一旦冲突爆发,美军从本土或其他战区调兵,光油料、弹药的补给线就长达上万公里,而解放军在近海作战,补给站就在家门口,这种地利差距,是美媒在计算“伤亡数字”时故意回避的现实。   还有台当局的所谓“防御能力”,更是经不起推敲。台军的装备大多是美国淘汰的二手货,比如F-16V战机,虽然号称经过升级,但面对解放军的歼-20隐形战机,根本没有代差优势;所谓的“雄风”导弹,射程和精度都远不如解放军的岸舰导弹,连台军内部都有人承认“根本拦不住”。   美媒把“解放军伤亡惨重”挂在嘴边,本质上是想给台当局传递“还有的打”的错误信号,可实际上,台军连基本的联合作战能力都不具备——陆军、海军、空军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这种情况下,解放军的“局部封阻”战术一旦展开,台岛的物资补给、军事调动很快就会陷入瘫痪,根本不可能给解放军造成“4万人阵亡”的重创。   再往深了想,美媒抛出这份报告的时机也很耐人寻味——正好是解放军军力持续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减弱的时候。过去美国靠航母战斗群就能在台海周边“耀武扬威”,可现在解放军的反舰导弹、隐形战机已经能对航母形成有效威慑,美军的“自由航行”越来越像“小心翼翼的试探”。   这种情况下,美媒只能靠编造夸张的伤亡数字,来掩盖自己的战略焦虑:一方面是给国内民众“打气”,证明“美国依然有优势”;另一方面是误导国际舆论,把解放军塑造成“好战且代价惨重”的形象,试图拉拢盟友一起给中国施压。   可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清楚,台海问题是中国内政,美国的插手只会加剧地区紧张,而解放军的实力提升,恰恰是维护台海和平的重要保障——只有让外部势力明白“干涉必付出代价”,才能真正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的野心。   说到底,美媒的这份“战争预演”,就像纸糊的老虎,看着吓人,实际上一戳就破。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