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后,他跨越千里只为拥抱那个给他蛋炒饭的男孩

炎左吖吖 2025-11-26 11:38:07

1987年,试飞员徐勇凌的歼6战机失控,惊险跳伞后,他跌入了荒无人烟的大山深处,饥寒交迫中,他遇到了一个小男孩将其救回家,还为他炒了一碗蛋炒饭,时隔29年后,他通过社交媒体找到了当时救助自己的小男孩。 2016年6月4日,在云南元谋雷稿村的土坯房前,徐勇凌紧紧抱着尹正海。 29年前那碗蛋炒饭,终于在跨越近半个甲子的时光里,找到了归处。 1987年2月19日,24岁的徐勇凌驾驶歼6战机执行双机超音速编队训练。 这款新中国首款超音速歼击机,曾创下击落23架敌机零损失的辉煌战绩。 可彼时徐勇凌仅飞了20多个小时,对它的脾气尚不熟悉。 万米高空上,耳机里传来编队指令“360,加力”,他却误听成自己的编号“300”,当即推杆打开加力。 战机瞬间加速,如脱缰野马般逼近前方长机。 两机擦肩而过的刹那,剧烈气流让歼6失控旋转,仪表盘报警灯疯狂闪烁,座舱内操控杆彻底失灵。 “必须跳伞!” 徐勇凌在千钧一发间启动弹射装置。 8000米高空的气压冲击让他短暂晕厥,最后一刻本能拉开应急伞。 他知道,这条命,暂时捡回来了。 落地时左腿轻微扭伤,徐勇凌庆幸自己福大命大。 可当他环顾四周,心瞬间沉到谷底。 这里是元谋县深山密林,阳光穿不透,指南针彻底失效。 他沿着山脊走了6个多小时,天色渐暗,气温骤降,一整天未进食,双腿灌铅般沉重。 就在他濒临绝望时,一阵清脆的羊群铃铛声穿透林海。 循声望去,一个穿着打补丁粗布衣裳的彝族男孩正在溪边灌水。 男孩见他形迹可疑,警惕地询问来历。 徐勇凌摊开双手表示无恶意,指了指身上的空军制服,又做了个喝水的动作。 男孩瞬间懂了。 他是当兵的,迷路了。 没有犹豫,男孩拉住他的衣袖,领着他向羊群走去。 暮色中的土坯房升起炊烟时,徐勇凌才知道男孩叫尹正海,14岁,彝族。 放羊时发现了昏迷在林边的他,一路护送回家。 “你坐着歇会儿,我去弄吃的。” 尹正海放下水碗,转身跑向灶台。 徐勇凌这才看清这家徒四壁的模样,土砌的墙,柴火堆在墙角,砖瓦缝隙漏着风。 他正愧疚自己给这贫苦人家添麻烦,男孩已端着粗瓷碗走来。 一碗蛋炒饭冒着热气,香气瞬间唤醒了他麻木的肠胃。 这碗饭的分量,徐勇凌后来才知道有多重。 尹正海的母亲常年卧病,家里仅有的两只母鸡下的蛋,是留着过节给母亲补身体的。 那天他偷偷拿了鸡蛋,母亲回来后虽轻声责备,却没舍得打他。 而徐勇凌捧着碗狼吞虎咽时,男孩就蹲在门槛上看着笑。 饭后,尹正海领着他找到村里文书,用手摇电话联系上部队。 傍晚时分,军车的轰鸣声打破了山村的寂静,徐勇凌告别时,把飞行徽章塞进男孩手里:“记住我,我叫徐勇凌,以后有困难,拿着这个找部队。” 回到部队的徐勇凌因事故接受纪律审查,所幸未造成伤亡且处置得当,得以继续飞行生涯。 他将那枚徽章珍藏在抽屉深处,另一枚副章则伴随他飞遍蓝天。 后来他成为歼10首席试飞员,试飞架次最多、完成任务最多,成为中国航空史上的传奇。 可那碗蛋炒饭的温度,始终烙在他心里。 每年2月19日,他都会取出徽章,默念“正海,你还好吗”。 直到2016年退休整理物品,看到徽章上“徐勇凌”三个字,寻找恩人的念头再也无法压抑。 “29年了,该还这份情了。” 他在微博连续发布10条求助帖,称当年在元谋雷稿村被彝族男孩救助,附上模糊的老照片和飞行徽章的素描。 帖子迅速引发热议,网友接力转发,元谋警方、当地媒体、空军政治部纷纷加入寻人队伍。 工作人员走访雷稿村时发现,村里大多姓尹,并无“雷姓”男孩。 结合老人回忆“放羊娃”“鸡蛋炒饭”等线索,最终锁定村民尹正海。 此时他已在县城开了汽修铺,是两个女儿的父亲。 接到镇政府电话时,尹正海正在车底修变速箱。 看到工作人员递来的老照片,他笑了:“是他,当年那个飞行员。” 他没想到,一次举手之劳会被记这么久。 更没想到,那个饿极了的年轻人,会把他的名字刻在心里29年。 6月4日,徐勇凌从北京辗转9小时赶到雷稿村。 他特意换上飞行服,当尹正海从土坯房走出,徐勇凌的眼眶瞬间红了。 “正海!”徐勇凌大步上前,紧紧抱住对方。 这个拥抱持续了近30秒。 他送上亲手书写的书法“正能量如山,恩情深似海”,又在尹家共进晚餐,听他讲两个女儿的成长,讲汽修铺的日常。 29年前的深山绝境,29年后的重逢笑脸,像一部被时光温柔剪辑的电影。 一碗蛋炒饭,承载的不仅是饥饿时的温暖,更是一个民族在困境中守望相助的基因。 29年的追寻,诠释的不仅是军人的承诺,更是人性中永不褪色的善良底色。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歼10首席试飞员寻救命恩人,29年前曾坠机云南获男孩营救)

0 阅读:305

猜你喜欢

炎左吖吖

炎左吖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