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宫消息 11月26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表示,结束乌克兰危机的和平协议还有一些微妙细节需要解决,但这并非无法克服,需要美俄乌三方进一步磋商。同时,有美国官员透露乌克兰已原则同意该协议,乌方也称双方代表团已就协议核心条款达成共识。 乍听之下,这似乎是笼罩在战火阴霾上的一缕曙光,毕竟没有谁愿意看到硝烟持续吞噬生命与家园。但稍微往深了想,这份被美乌双方热捧的“共识”,更像一场精心编排的大戏,主角只有美国,乌克兰是不得不配合的配角,而俄罗斯则被晾在一边尴尬旁观。要知道就在几天前,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还明确表示,俄方压根没收到过乌克兰同意谈判的任何信息,这种三方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共识”,本身就充满了诡异。 所谓的核心条款早已不是秘密,美方主推的“28点计划”把算盘打得噼啪作响。乌克兰要放弃加入北约的执念,军队规模被限制在60万人以内,还要从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军留出非军事缓冲区,甚至得重新成为无核国家。这些曾经被乌方誓死拒绝的条件,如今却成了“核心共识”,背后无非是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妥协——没有美国的军援和支持,乌克兰的抵抗很难持续。 而美国在这份协议里赚得盆满钵满。俄罗斯被冻结的1000亿美元资产要投入美国主导的乌克兰重建项目,美方直接拿走50%的利润;美俄还要在能源、稀土领域签署长期合作协议,欧洲战机被部署到波兰,北约东扩虽被叫停,却换来了美国对欧洲安全格局的更深掌控。这哪里是促成和平,分明是借着停火的名义,重新划分地缘利益蛋糕,把乌克兰的命运和欧洲的安全都绑在美国的战车上。 更讽刺的是被排除在核心决策之外的欧洲。德国企业高管那句“欧洲只能坐在小孩那桌”道尽了尴尬,美国一手主导协议起草,美乌直接磋商,欧洲盟友连插嘴的机会都寥寥无几。要知道这三年来,欧洲为乌克兰危机付出了巨大代价,能源价格暴涨、通胀高企、难民涌入,如今和平协议即将成型,自己却成了局外人,这种被盟友“卖了还得帮忙数钱”的滋味,恐怕只有欧洲自己清楚。 中方一直呼吁的是全面、公正、持久的和平,是真正照顾各方关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这种由单一国家主导、充满私利算计的协议。那些被莱维特轻描淡写为“微妙细节”的问题,恰恰可能是关乎乌克兰主权完整、俄罗斯安全关切的关键所在。和平从来不是强者对弱者的施舍,也不是大国博弈的附属品,而是需要各方平等协商、相互妥协的结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