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发生冲突 大概率会出现这两个隐患 一是轻敌太严重,总觉得中日战力差得多,日本不敢开战。很容易轻敌被日本突然搞出的新打法打懵、打怕,特别危险。 二是被自己立的高道德标准给绑死了。咱们爱好和平,也说了不向无核国用核武,还不先开第一枪,这就表示一直等日本定开战时间、地点、方式和强度,简直是被动挨揍,这是灾难。 轻敌的苗头早就藏在不少人的议论里,总盯着咱们4艘航母、200多架歼-20隐形战机的规模,对比日本300架左右的战机总量,便笃定对方没底气开战。 可没人留意,日本今年3月成立统合作战司令部后,10月就拉着美澳搞了大规模实兵演习,5.8万兵力、60艘舰艇、300架飞机全上阵,练的就是跨域联合作战,连民用机场、港口都纳入军事征用演练,西南诸岛的军事要塞化程度越来越高。 有常年关注军事动态的老兵提过,日本自卫队看着兵力只有15万,可苍龙级常规潜艇的静音性全球领先,出云级准航母改造后能搭12架F-35B隐形舰载机,这些装备针对性极强,就是冲着区域冲突准备的。 更关键的是,日本近年一直在打磨新战术,把太空、网络、电磁频谱纳入作战体系,演习时还实现了日美指挥系统直接对接,能同步获取美军天基预警信息,这种藏在装备背后的战术突破,远比单纯的数量差距更棘手。 一旦咱们抱着战力碾压的心态放松警惕,很可能被对方的突袭战术打乱节奏,初期陷入被动不说,还会影响后续作战部署,这种轻敌带来的风险,远比装备差距带来的优势更致命。 被道德标准绑死的被动,比轻敌更让人揪心。 咱们坚持不先开第一枪、不向无核国用核武,本是彰显和平诚意,可到了冲突语境里,反而给了对方拿捏节奏的空间。日本很清楚咱们的底线,近年不断在西南方向挑事,冲绳周边的演习频次越来越密,还联合驻日美军强化反舰作战训练,驻日美军的5.65万兵力、100架先进战机,再加上三个F-22战斗机中队,早已形成战力不俗的军事部署,这些动作都是在试探咱们的反应,也是在悄悄锁定可能的开战场景。 去年有军事专家拆解过日本的作战预案,发现他们早就摸透了防御性战略的短板,计划以小规模冲突先挑事,逼咱们在被动中回应,还打算借助民用设施支援军事行动,缩短战时动员时间。 咱们要是一直等着对方定规矩,就只能跟着对方的节奏走,开战地点可能选在咱们补给线薄弱的区域,开战方式可能是对方擅长的跨域突袭,强度也由对方把控,这种被动接招的状态,根本没法发挥咱们陆军规模、火箭军导弹威慑的优势,东风-21D、东风-26这些反舰弹道导弹的威力再强,没抓住主动出击的时机,也难发挥最大作用,最后只会陷入被动挨揍的困境,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底线约束下必须直面的现实难题。 没人否认咱们的军事实力早已领先日本,2668亿美元的国防预算是日本的五倍还多,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能自主研发航母、导弹等核心装备,火箭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更是震慑对手的杀手锏,可实力优势不代表能忽视潜在隐患。 轻敌会让咱们低估对手的战术突破和备战决心,被动接招会让咱们浪费自身装备和体系优势,两者叠加,很可能让本该掌控的战局陷入被动。 更要清楚,日本的军事动作从来不是单打独斗,驻日美军的存在、日美军事体系的深度融合,都让冲突风险远超双边层面,咱们既要守住和平底线,更要打破被动局面,提前预判对方的战术套路,强化针对性备战,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应对可能的冲突风险,守护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正视隐患不是制造恐慌,而是为了更稳妥地守护和平。 只有放下轻敌心态,看清对手的备战动作,同时打破被动接招的束缚,做好充分应对准备,才能在关键时刻不慌不乱,牢牢掌控局势。 实力优势是底气,但谨慎备战、主动防范才是应对冲突的关键,毕竟国家安全容不得半点疏忽,每一处隐患都要提前化解,才能真正筑牢国防防线。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7国大兵堵家门口,解放军赴美谈判硬气立规!美军为啥只能认?“7国联军压境逼
【4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