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显然,中国拒绝明年1月中日韩三国首脑不是策略性的,而是对日政策战略转折的一部分

若南光明 2025-11-25 22:27:42

很显然,中国拒绝明年1月中日韩三国首脑不是策略性的,而是对日政策战略转折的一部分,看看高市首相在南非G20峰会闭幕后的发言,日本不仅没有收回涉台错误言论的可能,而且声称“日本随时敞开对话之门,关门的并不是日本”,更有甚者,高市还扬言说,“该说的话,我也会坚定表达。” 石垣岛的海风正掠过陆上自卫队的营房,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站在距离台湾岛仅110公里的观测点,用“危机感和迫切感”描述眼前的景象。 这种军事姿态与外交辞令的错位,正在勾勒出当前中日关系的基本轮廓——一边是高市政权在国际场合持续炒作涉台议题,将中国内政问题纳入所谓“地区安全框架”;一边是防卫部门不断向“前线”输送资源,甚至要求国民“精神集中在危机上”。 中国拒绝中日韩首脑会晤的决定,恰是对这种双重挑衅的直接回应。 不同于以往侧重外交沟通的应对模式,此次战略转折的核心在于:不再将日本的错误言论视为“口误”或“策略性试探”,而是明确其为政府长期战略的显性化——就像高市那句“该说的话会坚定表达”,本质上是对中国主权底线的持续触碰。 目前中国采取的经济应对措施,包括赴日旅游限制和水产品进口管控,尚处于效果显现的窗口期。 但日本似乎误判了这种克制。 小泉进次的“战争动员令”式发言,以及石垣岛军事部署的加速,正在将地区安全推向更复杂的境地。 有人或许会问,日本是否存在调整对华政策的空间? 但从G20峰会后高市拒绝收回涉台言论、反而将对话僵局归咎于中国的表态来看,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当一个国家在外交上混淆是非——声称要建立“建设性关系”却不断挑衅主权;在军事上制造紧张——以“危机感”为名进行战争动员,中国的反制自然需要跳出单一维度。 经济手段的效果可能要到春节前后才能清晰呈现,但军事反制的准备已刻不容缓。 毕竟,面对将“前线危机”挂在嘴边的邻居,任何犹豫都可能被解读为软弱。 中国对日政策的“两手抓”,既是对现实威胁的回应,更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1931年的教训告诉我们,对侵略者的纵容,只会换来更疯狂的索取。 这不是要制造对抗,而是要让日本明白:主权问题没有谈判余地,军事冒险更没有出路。 当高市在国际场合继续“坚定表达”错误言论时,她或许该看看石垣岛的地图——那里距离中国领土如此之近,近到足以让任何军事挑衅都付出应有的代价。 中国不怕闪电战,更不惧持久战,因为正义与主权,永远站在我们这边

0 阅读:28

猜你喜欢

若南光明

若南光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