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搁置历史”论引众怒:新加坡的骑墙外交,踩错了中日红线 当中日因日本首

芷珍赏世界 2025-11-25 19:40:14

黄循财“搁置历史”论引众怒:新加坡的骑墙外交,踩错了中日红线 当中日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谬论剑拔弩张之际,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彭博创新经济论坛上抛出的“中日应搁置历史向前看”言论,瞬间点燃中国舆论怒火。这个试图在大国博弈中扮演“调停者”的东南亚小国,此番表态看似中立,实则暴露了其骑墙外交的深层算计与对历史、现实的双重误判。 一、骑墙外交的算盘:在大国夹缝中谋红利 新加坡的“中立人设”从来都是精准的利益算计。黄循财以“代表东南亚国家”自居,一边呼吁中日缓和关系,一边明确支持日本扩大区域安全角色,本质是想通过斡旋大国争端,巩固新加坡在东盟的“代言人”地位,抢占区域话语权高地。这种策略并非新鲜事,早在2025年9月的香山论坛上,新加坡防长陈振声就用中文强调“选边站就是靠边站”,将平衡外交的套路摆上台面。 背后是撕裂性的生存需求:安全上,樟宜海军基地长期驻扎美军舰队,2025年美新防务协议更强化了太空领域合作,军事命脉被美国牢牢掌控,迫使新加坡向美日同盟倾斜;经济上,对华贸易占其外贸总额20%,超1500亿美元的贸易规模让中国连续9年稳居其最大贸易伙伴,使其不敢彻底与中国交恶;金融上,90%的贸易依赖美元结算,60%的芯片出口绑定美企,又让其不得不配合美国的制裁政策。三面牵制下,“骑墙”成了新加坡维系利益的必然选择,但此次表态却玩砸了平衡的艺术。 二、双重误判的傲慢:无视历史伤痕与中国底线 黄循财的言论之所以引发强烈反弹,核心在于其对历史与现实的严重误读,更透着居高临下的傲慢。 在历史问题上,黄循财呼吁中国“像东南亚一样放下历史”,却选择性回避关键事实:一方面,新加坡自身曾遭遇1942年日军“肃清大屠杀”,2.5万至10万华人惨死于屠刀之下,这份民族伤痛本应让其更能共情中国人民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惕;另一方面,日本至今未真正正视历史,高市早苗政府更是加速修宪扩武,甚至计划删除“无核三原则”中的“不引进”条款,这种情况下谈“搁置历史”,无异于要求受害者遗忘伤痛。更令人不齿的是其双重标准——对高市早苗宣称“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的军事干涉言论避而不评,却单方面要求中国克制,这种“劝和不劝恶”的逻辑,本质是对侵略历史的漠视,对中国核心利益的轻慢。 在现实问题上,新加坡严重误判了中国的底线。其高层认定“北京促统仅为口号”,认为中国会像处理菲律宾涉台言论那样“雷声大雨点小”,却忘了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绝非其他议题可比。高市早苗的言论已实质性突破中日邦交正常化基础,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精神,是对中国内政的公然干涉,更是日本加速再军事化、突破战后安全框架的危险信号。黄循财所谓“可预见未来不会发生战争”的判断,本质是赌中国“克制大于底线”,却低估了中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这种决心,从来不是“口头表态”,而是有足够实力支撑的坚定立场。 三、骑墙难长久:外交平衡不能突破原则底线 新加坡的骑墙外交,本质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但智慧的前提是尊重历史、敬畏底线。当今亚太局势的紧张,根源在于部分国家无视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动辄干涉他国内政、煽动阵营对立。高市早苗政府推动日本“强军扩武”,将“台湾有事”与“日本存亡危机”绑定,实质是为突破战后军事束缚寻找借口,这种危险倾向不仅威胁台海和平,更可能引发区域军备竞赛,新加坡本应保持警惕,而非为其“安全角色”站台。 对于中国而言,历史不能忘,是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底线不能破,是因为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任何妥协。“搁置历史”的前提,是加害者正视历史、真诚道歉;“寻求共存”的基础,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触碰对方红线。黄循财的言论恰恰颠倒了这一逻辑,既忽视了日本的挑衅本质,又轻慢了中国的核心关切,自然难以被接受。 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小国的生存空间确实需要精准拿捏,但“骑墙”不等于没有原则,“调停”不等于不分是非。新加坡若想真正发挥区域稳定作用,更应做的是呼吁日本正视历史、停止干涉台海事务,而非要求受害者妥协退让。毕竟,外交平衡的根基是公平正义,一旦突破原则底线,所谓的“战略红利”终将化为泡影,甚至可能反噬自身。 历史不会因回避而消失,底线不会因施压而松动。中日关系的改善,需要日本拿出正视历史的诚意和尊重中国核心利益的行动;而新加坡的外交选择,也该明白:真正的中立,从来不是和稀泥,而是站在历史正义和国际法一边。

0 阅读:9

猜你喜欢

芷珍赏世界

芷珍赏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