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地下党吴凤翔叛变,当场杀了一名日军特务,日军满心欢喜带他聚餐,结果到地方后,他突然掏出枪,对准了日军高官的脑袋。 可真正的“叛变”并不在这顿饭桌上开始,吴凤翔早在1939年冬便受命筹备此事。他被豫北党组织秘密派往开封,接近日军华北特务机关。 任务是极端危险的“内渗”:以叛徒身份卧底,伺机铲除日军高级指挥系统。组织给他的唯一命令是:“你得活着接近他们,但命得自己保。” 几个月前他刚从河北邯郸带回四名失联干部。当时他乔装成赶考秀才,避过数次盘查,把人从日军封锁线中拖出来,还带回了关于豫西扫荡部署的日军电码,事后被豫北党组织破译。 这也是他被选中执行这项任务的主要原因,他沉得住气,眼够毒,手也稳。 但“演叛变”可不是演戏。1940年3月,为取得日军信任,他被迫“击毙”一名中共联络员。这名联络员其实是党内安排的接头人,早有默契,胸口藏着特制防弹棉布,子弹打偏,留下了血,却保住了命。围观日军信以为真,开始把吴凤翔当作自己人。 一名日军特务随即安排他住进汪伪特务处看守宿舍,每日有士兵押送进出。吴凤翔不得不与这些人周旋,一面收集日军在开封、郑州布防情报,一面默默等待指令。 局势的关键在4月中旬发生变化。中共中央通过秘密无线电获悉,华北特务机关负责人、天皇亲外甥吉川贞佐即将赴开封巡视。 吴凤翔得知后,主动“供出”自己掌握的部分地下党网络,并提出想“当面陈情”。 日军信以为真,当即派人设宴于山陕甘会馆,为他接风洗尘。1940年5月的那个晚上,吴凤翔穿着借来的中山装,照着镜子把别在腰间的勃朗宁别得更紧。 没人知道他那一晚的心跳,他自己也记不清当时的细节,只记得吉川贞佐坐在主位,举起酒杯时正侧过头讲笑话。 “机会只来一次。”他猛然起身,推倒大佐,抽枪,抵住吉川贞佐太阳穴。扳机扣下时,屋内的酒碗四散飞溅,五名日军高官先后中弹。他趁着混乱跳窗逃出,埋伏在外的地下党早已备好路线。 几经曲折,他成功脱离追兵,在两天后进入伏牛山区。 而这一行动背后的筹备,早已历时一年。1938年春,他在洛阳成功策反通电台核心电员赵云辉,使得中共掌握了数十次日军空袭预警情报。 1939年,他深入太行山区救出联络干部;1941年春,他因潜伏过深被误会为叛徒,被中共豫北肃清委员会秘密调查半年之久。 直到1980年代他病逝后,他的档案才被解密,功绩被重新认定。他是吴凤翔,是那个从枪口里活过来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