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冷冰冰的现实: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被日本品牌牢牢占据的领域,已经所剩无几。 十多年前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丰田、本田,现在更多被比亚迪、吉利等自主品牌替代。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 年前十个月日系车在华市场占比已跌至 10.8%,而自主品牌占比飙升至 58.3%,家里换车时,亲友推荐的不再是卡罗拉、思域,而是性价比更高、配置更全的国产车型。 家电市场的变化同样明显,早年间索尼电视、松下冰箱是高端的象征,现在消费者选购时更倾向海尔、美的、格力。 奥维云网 2025 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这三大国产品牌占据了国内白电市场 72% 的份额,日系品牌加起来还不到 8%。 身边朋友换冰箱时对比发现,国货的保鲜技术和能效比不输日货,价格却能便宜三成左右,这样的选择不难理解。 消费电子和美妆领域的转变更直观,曾经年轻人追捧的索尼随身听、佳能相机、日系手机,现在已难觅踪影。 2025 年 10 月国内手机市场数据显示,华为、小米等国产品牌占据 85% 的份额,日系手机几乎退出中国市场;美妆领域,花西子、珀莱雅等国货品牌凭借更适合国人肤质的成分和亲民价格,让资生堂、珂润等日妆的市场占比降到 23%,国妆占比已达 41%。 国产化带来的好处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最直接的就是消费者得到实惠。冷链物流领域,国产冷藏机组实现两位数成本降低,让新鲜农产品和医药运输更稳定,也让消费者买到的食材更新鲜。 科技产品方面,长江存储的闪存芯片、佳时特的高精度机床,打破国外垄断后,相关终端产品价格更亲民,维修也更方便。 对国家发展而言,国产化是安全屏障也是经济动力。能源领域,国产风电、光伏设备和核电技术,让我国能源供应更自主,不怕外部制裁;制造业的国产化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像冷王吴江工厂这样的国产基地,自动化率达 40%,还能服务全球市场。 从曾经追捧日货到如今国货成为主流,这样的转变背后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国产化不仅让我们的日常生活更便利实惠,更让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更有底气,这样的改变还在继续,未来会有更多国产好物走进生活,带来更多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