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说出了大实话!   11月20日,纽约时报刊文直言,中国

琦琦评过 2025-11-25 15:49:10

[太阳]美国媒体终究还是说出了大实话!   11月20日,纽约时报刊文直言,中国不光顶住了美国全方位的经济施压,还凭着在美国依赖的全球供应链里的主导地位,用更有威慑力的反制手段成功反击,而经历数十年产业空心化的美国,没做好准备不说,压根没心思也没实力给出像样回应。   美国以前老想着用关税当大棒,筑起一道墙来限制中国,从2018年开始,好几轮加征关税,当时可把全世界都吓得不轻,都担心中国经济能不能扛得住,可七年过去了,数据给出了答案。   2024年中美贸易额虽然有6883亿美元,但只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1%,对中国GDP的贡献还不到3%,更关键的是,中国早就把全球市场布局得明明白白。   东盟现在成了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两边贸易额都突破9000亿美元了,中东能源结算里,人民币的占比从5%一下子涨到了18%,“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都快占半壁江山了,中欧班列都开行了超过2万列,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布局,让美国那关税的威慑力越来越小。   在供应链战场上,中美之间的交锋更有意思了,《纽约时报》还专门提到了中国对美国无人机制造商Skydio的反制,特朗普竞选那会儿,中国直接断了这家公司关键的电池供应,这公司不是号称“摆脱中国供应链依赖”嘛,结果一下子就停摆了。   美国军方的订单交付都延迟了,消防部门这些客户也因为电池不够,只能限制无人机的续航时间,这可不是个例,2025年4月中国对七种稀土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后,美国科技和军工产业都遭了殃。   苹果供应链成本一下子涨了30%,特斯拉因为电机缺料停产了一个星期,F - 35战机项目都可能得延期,美国智库专家都说,就算在格陵兰岛开发稀土,提炼成本还是中国的3倍,纯度还低一半,90%的军工稀土还得靠从中国进口。   美国为啥这么被动呢,说白了,就是几十年的产业空心化闹的,资本都爱搞金融投机,觉得来钱快,实体产业自然就流失了,这种失衡在半导体领域特别明显。   美国虽然限制对华芯片出口,可中国在成熟工艺上很快就实现了自主,2024年集成电路出口额都达到1595亿美元了,同比增长17.4%,中芯国际营收从2018年的33.6亿美元一下子飙到了2024年的80.29亿美元,都成全球晶圆厂营收第二了。   更搞笑的是,美国想搞个“非红供应链”,结果Skydio花了几年时间建的替代供应链,就因为一块中国电池,全泡汤了。   中国的反制能力可不是凭空来的,是好多优势加在一起的结果,除了市场布局和供应链掌控力,中国手里还握着美债这张王牌呢。   到2024年底,中国还持有7590亿美元美债,复旦大学教授沈逸说,这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之前想把关税提到125%,一看这情况,赶紧又降到100%。   而且中国政策执行效率特别高,2024年美国搞半导体管制,中国商务部48小时内就出台了镓、锗等关键材料的出口管制措施,还同步推出了减税政策,给企业减负超过5000亿元。   在我看来啊,这场中美经济博弈,可不只是简单的实力较量,它是全球产业链重构期的必然结果,《纽约时报》这么客观地说,其实也说明西方舆论开始对“美国霸权不可撼动”这个神话祛魅了,这里面有三个特别值得琢磨的核心逻辑。   第一个,产业生态的完整性比单一优势重要多了,美国把制造环节大规模往外迁,虽然短期能降低成本,可产业生态就断了,中国为啥能在供应链上形成威慑?   不光是因为生产能力强,更是因为从原材料加工到核心部件制造,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从稀土提炼到电池生产,从半导体成熟工艺到AI算力突破,每个环节都配合得特别好,形成了难以替代的竞争壁垒,这种生态优势,美国短期内靠政策激励可重建不了。   第二个,经济博弈的底层逻辑变了,从“零和对抗”变成“韧性比拼”了,美国想用“脱钩断链”的办法遏制中国发展,可它没意识到经济全球化的联系有多深。   中国的应对策略特别聪明,不搞封闭对抗,而是通过“一带一路”拓展合作空间,不回避技术竞争,而是用制裁逼着自己自主创新。   就像中芯国际和深度求索AI大模型的突破,都证明了压力反而能变成创新的催化剂,这种“韧性思维”,比“遏制思维”更适合全球化时代的竞争。   第三个,美元霸权和产业霸权的联动基础开始松动了,中国在能源结算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供应链里加强对关键资源的掌控,这其实就是在温和地解构美国“美元 - 技术 - 产业”三位一体的霸权体系。   美国的反应也暴露了它的战略焦虑,既想维持技术垄断,又不想重建实体产业,既依赖中国的廉价商品和国债购买,又想遏制中国发展,这种内在矛盾,让美国的施压手段越来越没可持续性。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中国何时与美国平起平坐?历史学家会追到特朗普头上”)

0 阅读:2
琦琦评过

琦琦评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