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中国21世纪最大的贷款接收国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年11月22日, 19:58 (更新: 2025年11月23日, 02:21) 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援助数据研究实验室最新研究报告得出惊人结论:美国是2000-2023年间中国官方信贷的最大接收国,累计金额达2.2万亿美元。 这份覆盖24年的数据分析,同时揭示了中国海外信贷版图的深刻重构。 2000年,中国官方贷款的88%流向低收入国家,那时的资金更多与基础设施援建、资源开发项目绑定;到2023年,这一格局已彻底反转——76%的贷款流向发达国家,仅有24%仍投向低收入经济体。 是什么推动了这种战略转向? 答案藏在资金的具体投向中。 美国接收的2.2万亿美元中,相当比例注入了能源基础设施的升级——从横跨大陆的液化天然气管道,到连接重要产区的输油管网,这些项目支撑着其能源独立战略的实施。 另一部分则流向城市运转的“生命线”:纽约老旧供电线路的改造工程、数据中心的扩建项目,乃至部分机场的现代化升级,都能看到中国信贷的影子。 高科技领域的布局同样显著,比如对OmniVision图像传感器公司的收购支持,这类投资直接关联着半导体产业链的关键环节。 这一数据与美国长期以来的舆论宣传形成鲜明反差——多年来,其政客与媒体不断渲染“中国债务陷阱论”,警告其他国家警惕中国贷款的“潜在风险”,如今却以最大接收国的身份出现在榜单上。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官方债权国。 其贷款覆盖范围早已超越“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理范畴,欧洲的英国、德国,北美的加拿大,乃至大洋洲的澳大利亚,都在其信贷网络之中。 在这份榜单上,俄罗斯以1717亿美元的累计额位居第二,澳大利亚则以1300亿美元紧随其后,形成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共同参与的信贷格局。 这种信贷战略的调整,既是中国经济实力提升后全球资源配置的自然结果,也折射出国际资本流动中权力结构的微妙变迁——当传统债权国角色与新兴经济体身份叠加,全球金融版图正经历着怎样的重塑
见风使舵,墙头草?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乌克兰特使凯洛格话锋逆转,声称:乌克兰驻联合国
【3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