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荒唐了!”杭州一女子为拼二胎取环,B超单竟把“曼月环”错写成“爱母环”!她提醒后医生不以为然,保证不打麻药能快速解决。不料无麻操作折腾近两小时,让她痛到发抖。最终靠宫腔镜才取出环,可前脚刚出院,后脚就出血,而医院反手就把锅甩给“环位置特殊”。网友怒评:必须严查追责! “你们是在取环,还是在拆零件?!”这句话,是如今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半分的李女士,在经历近两小时非人折磨后,带着哭腔从牙缝里挤出来的质问。 事情始于一个充满希望的决定,而李女士也为了生二胎,决定前往医院取环。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只是B超单上一个“手滑”,把她体内的“曼月环”写成了“爱母环”。 但更要命的就是,这两种环的结构,和取法天差地别。她当时就提醒了医生,结果对方压根没当回事,随口一句:“型号不重要,都能取。” 而也正是轻飘飘的一句话,直接把她推向了噩梦的深渊。在此期间,医生还信心满满,连麻药都没给她打,并且保证“就一两分钟,忍一下就好”。结果呢? 当取环器械进入体内,预期的“一瞬间”被无限拉长。冰冷的器械在体内探寻、拉扯,带来的却是钻心的疼痛。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一两分钟变成了半小时,又一小时……手术室里气氛逐渐焦灼。医生额头渗汗,中途匆忙更换设备,又紧急呼叫上级医生支援,甚至推来了B超机现场定位。场面一片混乱。李女士疼得肌肉不受控制地发抖,恐惧的泪水湿透了鬓角。 “还要多久?我真的受不了了……”她当时绝望地问道,但没人能给她一个确切的答案。近两小时后,徒劳的努力终于停止。最终,她不得不通过更复杂的宫腔镜手术,才结束了这场噩梦。 然而,就在她办完出院手续,以为一切终于结束时,身体突然出现的出血情况,再次将她拉回现实。医院方面解释是“环的位置特殊”,但李女士无法接受。 因为她坚信,从写错型号、忽视提醒、到粗暴操作,一系列的不专业才是导致她身心受创的真正原因。“如果一开始就重视我的提醒,结果会不会完全不同?”她的质问,指向了事件的核心。 “我们现在谈的不是赔偿,是一个说法和教训。” 在与院方协商时,李女士的这句话点明了更深层的诉求。她需要的不仅是经济补偿,更是对错误的承认和对流程改进的督促。 如今,双方坐在谈判桌前协商赔偿。谈得拢,或许还能有个交代。谈不拢,法庭上见。这场纠纷,早已超越了个体遭遇,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医疗体系中那些被习惯性忽略的“小细节”是如何最终引爆成“大问题”的。 只能说,李女士的遭遇绝非孤例。她那句泣血般的质问,戳中的是无数在医疗过程中感到被忽视、被敷衍的普通人的痛处。 它警示我们,真正的医疗进步,不仅是手术台上的技术高超,更是贯穿于问诊、核对、沟通每一个微小环节中,对另一个生命个体的基本尊重与共情。这条路,依然道阻且长。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大家到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讨论。 女性二胎医疗 信息来源: 小强热线浙江教科2025.11 |《女子取节育环B超写的什么环 李女士今年38岁,2022年,在医院,做了节育环植入手术。因为打算生二胎,李女士再次来到这家医院,要把展开节育环取出来。》 文|沐琨 编辑|南风意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