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11月20日,四川一女生和闺蜜卖炒饭,不料,一位东北大哥竟然嫌闺蜜炒得慢,直接自己上手:“等她炒完,估计我今天都吃不上”,女生也没想到,这才第1天,就遭遇职业滑铁卢,东北大哥人挺好的,炒完还帮女生把锅又修了一下,2个女生在旁边笑得合不拢嘴! (信源:中国吉林网——女生卖炒饭第一天就遇职业滑铁卢,东北大哥看不下去亲自掌勺) “等她炒完,我今天怕是要饿到明天!”成都大学旁的夜市上,东北大哥举着号子嗓门一亮,围观人群瞬间笑作一团。刚出摊1小时的00后女生林溪(化名)和闺蜜,站在冒热气的铁锅前,脸红得像刚炒好的番茄。 这是两人创业的第一天。林溪刚毕业,闺蜜还在读大四,凑了8000块钱买了二手餐车和厨具,想靠着“妈妈传的炒饭秘方”在夜市闯闯。 出摊前她们练了一周,可真到客流涌来时,还是手忙脚乱。 东北大哥是第5个顾客,点了份“全家福炒饭”,要加火腿、鸡蛋、培根还有双倍青菜。闺蜜掌勺,手一抖把盐撒多了,慌忙倒了半份米饭补救,翻锅的动作也越来越慢,铁锅在煤气灶上“滋滋”冒青烟,饭粒却还粘在锅底。 “妹子,你这火开太大了!”大哥扒着餐车边缘看了两分钟,终于忍不住了,“我瞅着都着急,让我来!”说着撸起袖子,从闺蜜手里接过锅铲,手腕一翻就把炒饭颠得老高,金黄的饭粒在空中划出弧线,看得林溪眼睛都直了。 大哥的动作行云流水,先把粘底的饭粒刮下来,加了勺清水焖10秒,再倒入切好的洋葱丁爆香,接着把火腿、培根依次下锅翻炒,火候掌握得恰到好处。 “炒饭得用中火,菜要分先后放,肉香才能逼出来。”他一边炒一边念叨,像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 林溪赶紧递上备好的葱花和秘制酱料,大哥闻了闻,笑着说:“这酱味儿正,加点蒜末更提香。”他随手抓了瓣蒜,在案板上一拍,切碎了撒进锅里,瞬间香气四溢,周围排队的人都忍不住吸起了鼻子。 不到3分钟,一份油光锃亮的全家福炒饭就出锅了,饭粒粒粒分明,配料码得整齐。大哥把炒饭装进餐盒,还特意淋了半勺香油:“吃炒饭就得有这口儿香味儿。” 林溪要给钱,他摆手拒绝:“我就是看你们小姑娘不容易,帮个忙而已。” 这时林溪才发现,餐车的铁锅把手松了,闺蜜刚才炒得费劲,也和这个有关。大哥吃完饭没走,从自己的工具包里掏出螺丝刀和扳手,蹲在餐车旁忙活起来。 “这螺丝松了,得拧紧点,不然炒着炒着锅容易翻。”他头也不抬地说。 围观的顾客都看乐了,有人拿出手机拍照,有人打趣道:“这摊儿可以啊,还送‘免费修锅服务’。”林溪和闺蜜站在旁边,笑得合不拢嘴。闺蜜不好意思地说:“大哥,今天太谢谢你了,我们太紧张了,都没发挥好。” “谁还没个第一次呢?”大哥擦了擦手上的油污,“我以前在东北开过小饭馆,炒了五年炒饭,后来来成都做装修,好久没碰锅铲了。你们这酱味儿好,好好做肯定能火。” 他还给两人提了建议,比如提前把配料切好分盒装好,客流高峰时一人掌勺一人备菜,效率能高不少。 这里科普个炒饭小技巧:炒米饭想要粒粒分明,最好用隔夜饭,提前把饭粒打散;火候要遵循“大火爆香、中火快炒、小火焖底”的原则;配料下锅顺序也有讲究,先炒肉类逼出油脂,再炒蔬菜,最后放米饭,这样味道更有层次。 大哥走后,林溪和闺蜜照着他说的方法调整。林溪负责备菜,把火腿、培根切成大小均匀的丁,用一次性餐盒分装好;闺蜜专注掌勺,按照“中火快炒”的技巧操作,果然顺畅了不少。后面来的顾客都夸:“你们这炒饭越炒越香了!” 现在她们的炒饭摊已经开了一个月,生意越来越红火。林溪特意学了东北口味的炒饭,加了酸菜和肉丝,还在餐车上挂了面小牌子,写着“东北大哥同款炒饭”。 “希望有一天能再遇到他,让他尝尝我炒的东北味儿。”林溪笑着说。 生活里总有这样的温暖瞬间,陌生人的一句鼓励、一次援手,就能帮我们渡过难关。就像林溪的炒饭摊,因为一份善意,变得格外有温度。你在创业或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的暖心贵人吗?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