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与阿富汗这一轮“翻脸”的直接导火索是:巴方认定阿富汗塔利班(阿塔)暗中庇护“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 巴塔不断越境制造大规模恐袭;根本症结则埋在百年未解的“杜兰线”争议、普什图民族主义以及地区大国博弈三层结构性矛盾之中。 1. 安全层面——“巴塔”越境恐袭令伊斯兰堡“忍无可忍” 2024-2025 年巴塔在巴基斯坦境内发动袭击超千起,仅 2025 年前三季度就致死 2 400 余人,创历史纪录。巴军方多次指控阿塔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提供疗伤营地和武器。10 月 9 日巴空军越境空袭喀布尔、霍斯特等地,目标直指巴塔头目马哈苏德,就是要把“躲在阿境内的祸根”连锅端。 2. 主权与领土——“杜兰线”仍是解不开的死结 1893 年英国划定的这条 2 600 公里边界,把普什图族一分为二。阿富汗历届政府(包括今天的阿塔)都拒绝承认其为国际边界,反对巴方沿线的隔离墙与口岸管制;巴基斯坦则坚持“杜兰线即国界”,两国边防军因此在库纳尔、霍斯特等地反复交火。 3. 民族与政治——阿塔的“大普什图主义”刺激巴国内分裂神经 阿塔意识形态里带有浓厚的普什图民族主义色彩,公开把巴基斯坦境内 3 500 万普什图人视为“同一民族”,间接质疑巴联邦对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和俾路支部族区的管辖权;伊斯兰堡担心这种话语助长巴塔、普什图分离势力与俾路支反叛武装的联动。 4. 地区博弈——喀布尔与新德里走近让伊斯兰堡“腹背受敌” 2025 年 10 月阿富汗外长穆塔基首次正式访印,双方讨论港口、安全与情报合作;巴方认定印度正借阿富汗“南北夹击”,对巴进行“代理人消耗”。巴军方声明直言:阿塔-印度联手是“地区最大的恐怖主义赞助组合”。 5. 难民与经贸——“口岸封锁”成为反向施压工具 巴基斯坦 2024 年起强制遣返 60 余万无证阿富汗难民,并几度关闭托尔哈姆、查曼等六大口岸;阿富汗 90% 进出口依赖巴基斯坦通道,封锁令阿农产品(松子、葡萄)和手工地毯出口瞬间瘫痪,喀布尔不得不回头谈判。 综合来看,此轮冲突并非偶发边境摩擦,而是“反恐-主权-民族-地缘”多重矛盾同步激化: ——伊斯兰堡要借越境打击向阿塔发出“别再养巴塔”的最后通牒; ——阿塔则借否认杜兰线、拉拢印度来对冲巴基斯坦的压力; ——双方都把“关闭口岸”和“边境炮战”当成谈判筹码,导致冲突进入“报复-再报复”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