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

之年爱八卦 2025-11-24 16:24:36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23日,印度总理莫迪宣布,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讨论了,加速印度与日本双边合作的方式。印度总理莫迪在G20峰会期间举行会晤时表示,两国正致力于加强彼此的关系。他讨论了两国共同推进合作的愿景,按照印度的通报,“印度和日本的两国领导人强调,更紧密的印日关系对全球和平、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他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举行了富有成效的会晤。我们讨论了如何在创新、国防、人才流动等领域加强双边合作。我们还在寻求加强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强大的印日合作对更美好的地球至关重要。” 莫迪这番热情洋溢的表态,听起来像是两位老友在规划一个宏伟的蓝图。但掀开这层温情面纱,日印关系的升温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抱团取暖”。就在今年8月底,莫迪访问日本时,双方高调宣布了未来十年高达10万亿日元(约合68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这笔钱看似天文数字,却模糊得像一幅水墨画——资金从哪来、由谁管、怎么投,几乎全是空白。这让人不禁怀疑,这究竟是真金白银的承诺,还是一张充饥的“画大饼”? 驱动两国越走越近的,是一股强大的外部压力。美国政府对全球挥舞关税大棒,日本和印度恰好都被“重点照顾”。面对共同的贸易压力,抱团成了最本能的选择。莫迪和石破茂试图向白宫示好却碰了钉子,只好转而相互靠近,试图抱团对冲美国关税的冲击波。这种背景下,10万亿日元的投资计划,更像是一份应对不确定性的“保险单”。 深入骨髓,日本和印度都在打着自己的算盘。日本的“印太构想”需要印度这个扼守海上能源通道的战略支点。而印度的“东向行动”政策,也渴望借助日本的技术和投资实现大国梦想。莫迪说得直白:“日本的技术优势加上印度的规模可以打造‘完美’的伙伴关系。” 这种互补性在半导体领域尤为突出,印度希望引进日本的传统半导体技术,实现“印度制造”的芯片梦。 两国关系深化的象征,莫过于那条命运多舛的印度首条高铁——孟买到艾哈迈达巴德线。这个2015年就启动的项目,原计划2023年通车,却因征地困难、成本飙升而一再延迟。如今双方决定合作引进日本正在研发的新型新干线“E10系”,部分车辆将在印度生产。这列火车不仅承载着速度的梦想,更是两国能否克服内部阻力、将承诺落地的试金石。 在安全领域,两国的舞蹈步伐显得更加谨慎。他们修订了17年前的《安全合作联合宣言》,同意联合研发防卫装备,并探讨在印度进行舰船维护合作。然而,这种合作有着明显的“天花板”。日本的核心安全关切在西太平洋,印度则聚焦于南亚和印度洋,这种“战略错位”使双方都难以在对方核心利益受损时提供实质性军事协助。印度历来坚持“战略自主”,不愿被任何盟约束缚手脚。 更深的裂痕隐藏在两国截然不同的外交逻辑中。日本自视为西方国家,紧跟美国步伐;印度则高举“自主”大旗,在俄乌冲突等问题上坚持独立立场。这种根本差异如同地壳下的断层线,平时相安无事,一旦国际局势剧烈变动,就可能引发剧烈震荡。 观察日印关系,绝不能忽略那个无处不在的“第三方”因素——美国的身影。美国乐见日印走近,这既能补足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的短板,又可更好地推行其印太战略。但美国政府是否真的愿意看到日印关系过热,甚至可能脱离其掌控“另起炉灶”,仍是一个巨大的问号。 回过头看莫迪与高市早苗的这场G20会晤,其意义在于延续了日印高层互访的势头。然而,两国关系能否突破战略互信不足、实际利益错位的瓶颈,远非一次会谈所能解决。莫迪政府正游刃有余地周旋于各大国之间,刚刚离开日本就前往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这种平衡术彰显了印度作为新兴大国的外交智慧,也揭示了日印关系的本质——更多是基于当前利益的战术协作,而非铁杆盟友式的战略同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48

猜你喜欢

之年爱八卦

之年爱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