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目前日本肆意挑衅中国红线的“中日关系”,但凡是打着什么“中日学校、中日医院、

山河又月明 2025-11-24 12:21:32

鉴于目前日本肆意挑衅中国红线的“中日关系”,但凡是打着什么“中日学校、中日医院、中日铁路、中日道路、中日旅游街、中日慈善机构”等等涉及“中日”两个字的任何组织、任何机构、任何团体,都应该积极顺应国家号召、国民民意。要立即更名,立即纠正,不能再让所谓的“中日友好”虚伪绑架中国人。 现在再提“中日友好”这四个字,多少有点像过期的罐头,看着包装还行,里面早变味了,尤其是2024到2025年这阵子,日本那边的操作简直是把“挑衅”俩字贴在脸上,这时候再让那些挂着“中日”名头的机构继续顶着招牌晃悠,确实有点拧巴,也难怪大家看着不顺眼,觉得该改改名字了。 先说说这关系到底僵到了什么地步。2025年11月,刚上台没多久的高市早苗就在日本国会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公然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可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这话明摆着是暗示要武力介入台海问题,直接往中国的红线上面踩。 更气人的是,中方多次严正交涉后,她不仅不收敛,还在国会答辩时嘴硬,说这符合日本政府的看法,压根没想撤回。 要知道,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里写得清清楚楚,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这可是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结果现在被她当成了耳旁风。 这种情况下,再看身边那些“中日学校”“中日医院”的牌子,确实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总不能一边被人拿着刀在红线边上比划,一边还对着人家挂的“友好”招牌笑脸相迎吧?这也太没脾气了。 除了台湾问题,核废水的事儿更是让人心头添堵。日本不管国际社会的反对,一门心思要把核废水排进大海,这可是关乎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大事,咱们作为邻国,首当其冲受影响,渔民的生计、沿海的生态,都可能被这股废水搅得鸡犬不宁。 一边干着损害邻国利益的事,一边还想靠着“中日友好”的招牌维持表面和气,这算盘打得也太精了。 而且数据摆在那,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3083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和最大进口来源国,光是中国对日进口额就有1562.5亿美元,咱们给日本送了多少生意,结果换回来的就是这种蹬鼻子上脸的挑衅。 连日本自己人都看不下去了,立宪民主党的小泽一郎就警告说,高市早苗的“攻击性言论”会让日本进出口减少,最后吃亏的是日本国民,共产党的志位和夫也说这已经演变成严重的国际问题,可见不是咱们敏感,是日方的做法确实越界了。 再看看那些打着“中日”旗号的机构,以前或许还能说是合作的象征,但现在语境变了,味道也跟着变了。就说教育领域,北京有个日本学研究中心,说是教育部和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合建的,号称“中日合作办学的典范”,这些年培养了不少日语人才。 放在以前,这可能是文化交流的美谈,但现在日本政界领头人都在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再顶着“中日联合培养”的名头,难免让人觉得别扭。 更别说那些中日合资的企业,比如蓝星东丽,靠着合资模式在中国建生产基地,拿了保定银定庄污水处理厂这种大项目,还盼着开拓农村水处理市场,赚着中国市场的钱,背后日本政府却在核心利益问题上跟咱们叫板,这种“一边赚钱一边挑事”的反差,谁看了能舒服? 还有那些“中日旅游街”“中日慈善机构”,以前可能是想营造友好氛围,但现在日本的所作所为已经把“友好”的底子败得差不多了。 中国教育部都因为高市的言论发布了留学预警,建议公民谨慎规划赴日留学,这已经是很明确的信号,说明两国关系确实到了需要警惕的地步。 国民感情也跟着受影响,日本网民都骂高市早苗“缺乏外交常识”,中国老百姓看着那些“中日”招牌,自然也会联想到日方的挑衅行为,心里的抵触情绪难免会上来。 这时候要是还不更名,继续顶着这块招牌,反而会激化矛盾,让大家觉得这些机构跟虚伪的“友好”说辞绑在一起,根本没考虑国民的感受。 其实不是大家不待见合作,而是反感这种“一边捅刀子一边喊友好”的虚伪。要是日本真能像以前承诺的那样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不在台湾问题上玩火,不随便排核废水,那合作自然能继续,但现在人家根本没把承诺当回事,反而步步紧逼。 这种情况下,那些带“中日”字样的机构就成了尴尬的存在,既不符合当前紧张的关系现状,也违背了国民的真实感受。 所以说,更名不是搞对立,而是认清现实,别再被那套虚伪的“中日友好”说辞绑架,毕竟关系是相互的,人家都不拿诚意出来,咱们也没必要硬撑着维持表面的和谐。顺应国家号召,跟着民意走,把这些不合时宜的名字改过来,才是实在事。

0 阅读:79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