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正式发布公告!一纸公告,搅动三国商海,越南工贸部突然抛出重磅消息:正式启动对中国、印度、印尼山梨糖醇的“反倾销日落复审”。 先得给大伙说清楚,这“反倾销日落复审”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说白了就是之前越南已经对这三国的山梨糖醇征了好几年反倾销税,现在快到5年的期限了,按照规矩得再审查一遍,看看这反倾销税还该不该继续征,不征的话是不是就“日落”作废了。 可别小看这复审,对三国企业来说,这就是生死考验——继续征税的话,出口成本就得居高不下,在越南市场根本没竞争力;要是取消了,那之前被挤压的市场份额就能抢回来。 而越南工贸部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抛出重磅消息,绝对不是一时兴起,背后全是算计。 这事得往前倒腾几年,早在2019年的时候,越南就已经对中国、印度、印尼的山梨糖醇发起过反倾销调查,2020年正式裁定征收反倾销税,当时中国企业的税率从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不等,印度和印尼也被定了不低的税率,这一下就把三国山梨糖醇的出口门槛给抬高了。 这几年里,越南本土的山梨糖醇企业靠着这层保护,慢慢站稳了脚跟,可说实话,论产能、论质量、论成本控制,越南本土企业跟三国比还差着一大截。 山梨糖醇这东西用途广得很,食品加工、医药制造、日化用品里都得用,越南自己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国内需求,每年还得大量从这三国进口,尤其是中国,一直是越南山梨糖醇的最大供应国,很多越南下游工厂都指着中国的货过日子,价格实惠质量还稳定。 现在越南突然要搞日落复审,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就是本土企业觉得翅膀硬了,想借着复审把进口货再压一压,好趁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可越南忘了,这山梨糖醇生意早就不是单一国家的事儿了,三国企业在越南市场深耕多年,早就跟当地的下游产业链绑在了一起。 中国的山梨糖醇企业,不管是大型化工集团还是中小型生产商,很多都把越南当成重点出口市场,每年往越南发的货占了不少产能,现在突然要面临复审,要是继续征税,要么就得扛着高税率少赚甚至不赚钱,要么就得退出越南市场,这对企业来说简直是两难。 印度和印尼的企业也没好到哪去,他们本来就是靠着性价比跟中国企业竞争,一旦反倾销税继续保留,他们的价格优势直接就没了,原本抢下来的市场份额很可能得拱手让人。 更有意思的是,越南这纸公告不光折腾三国出口商,连自己国内的下游企业都跟着慌了神。 那些靠山梨糖醇做原料的越南食品厂、牙膏厂、制药公司,心里跟明镜似的,本土山梨糖醇的产量根本不够用,而且质量还不稳定,真要是把三国的进口货逼得涨价或者退出,他们的生产成本就得直线上升。 之前就有越南下游企业偷偷抱怨,说反倾销税其实是让他们在买单,进口原料涨价了,他们要么就得压缩利润,要么就得提高产品售价,最后还得担心失去市场竞争力。 可越南工贸部显然没顾上这些,一门心思要保护本土产业,殊不知贸易这事儿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你想借着反倾销壁垒护着自己人,反过来就得承受产业链上其他环节的抱怨。 再说说这三国的反应,中国的山梨糖醇行业协会已经开始组织企业准备应对材料了,毕竟反倾销日落复审不是一锤定音,企业可以提交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倾销,或者继续征税会损害越南下游产业利益。 之前就有不少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成功维权,要么降低了税率,要么取消了征税,这次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 印度和印尼的企业虽然规模没中国大,但也在抱团取暖,准备联合起来跟越南工贸部沟通,毕竟谁也不想丢掉越南这个重要的市场。 其实越南心里打得算盘挺精,觉得山梨糖醇是基础化工原料,控制了进口就能逼着本土产业升级,可他们忘了,产业升级靠的是技术和投入,不是靠贸易保护就能实现的。 这些年中国的山梨糖醇企业一直在搞技术革新,生产成本一降再降,产品质量也越来越稳定,就算越南继续征税,很多企业也能通过调整出口策略,比如转口到其他东南亚国家,或者开拓国内市场来弥补损失。 而印度和印尼的企业也在加快产能扩张,说不定过几年越南想进口都得看人家脸色。 这纸公告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越南明明跟中国、印度、印尼都有不少贸易往来,山梨糖醇只是众多商品中的一种,却偏偏要在这个品类上动刀子,难道就不怕引发连锁反应? 万一三国企业联合起来,或者各自对越南的其他出口产品采取反制措施,受损的还是越南自己。要知道,越南的农产品、纺织品很多都靠出口到中国、印度这些国家,真要是贸易摩擦升级,最后谁吃亏还真不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