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上海三大美女之一的国画家周炼霞结婚,婚后十分幸福,不料有一天丈夫出差,

武某人 2025-11-24 10:25:07

1927年上海三大美女之一的国画家周炼霞结婚,婚后十分幸福,不料有一天丈夫出差,一去就再也没有任何音信,35年后,73岁的周炼霞收到一封信,“炼霞吾妻”四字映入眼帘,周炼霞顿时泪如泉涌。 周炼霞在自己位于上海武康路的书房中整理画稿时,已经习惯了不再有丈夫的音讯。三十多年来,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教书卖画,身边亲友早就劝她“看开点”,可她始终把徐晚苹的遗像摆在案前,连枕边都留出一半。 那一日,她收到一封落款为“旧金山”的平信,没有寄件人,信纸略显泛黄,展开一看,开头便是“炼霞吾妻”,时间瞬间退回到1930年代的上海弄堂。 信是丈夫徐晚苹亲笔所写。他在信中提到,自己当年赴台湾后,被突如其来的局势封锁截断了归路,又因身份限制无法与大陆通信。他说,这些年里,他没有再娶,也从未放弃寻找妻子的消息。直到1979年中美关系缓和,通过海外友人几经转折才辗转得知周炼霞尚在人世,才敢提笔。 信寄到时,周炼霞已年逾古稀。她没有犹豫,托人代办手续,坐上飞往旧金山的航班。这对年过七旬的老人,终于在机场重逢,彼此都老了,但声音和语气都还是当年的模样。她轻声说:“我以为你早已不在人世。”他只是回答:“我从未停止找你。” 他们在美国重新登记结婚,日子平淡,却弥足珍贵。徐晚苹仍保留着当年在台湾邮局工作的老照片,他用相机记录周炼霞在画案前作画的每一日。他知道,她在最难的时候撑起了一个家,还没有放弃她热爱的艺术。 早在1947年,徐晚苹是因公调往台湾,当时说好一个月后归来。周炼霞目送他进了火车站,手里还提着刚画好的新作,准备等他回来题诗。可等来的不是归人,而是不断升级的战争消息。1949年,两岸断绝往来,徐晚苹音讯全无。 彼时的她只有三十几岁,家中孩子最小的还不会走路,她不敢有一日懈怠。白天在美术学校授课,晚上伏案画画,周末则带着孩子们去寄售作品。有人请她放弃艺术做些来钱快的营生,她却坚持每日研墨作画。家中唯一的收音机,是她留给孩子学外语用的。 “每幅画我都留一个角落不题诗,我知道他迟早会回来给我写。”她曾这样说。哪怕文革期间遭到批判,一眼几近失明,她也从未彻底停笔。她让人刻了一方印章,写着“一目了然”,从此落在她的每幅画上。 周炼霞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通诗文,十四岁时开始临摹古画。十七岁在上海举办画展,以仕女画名动一时。她的作品总有一丝内敛又不失骨气,诗题的内容往往是离愁别绪,那些看画的人却不知,这些诗其实写给一个她苦等多年的人。 徐晚苹早年在上海邮政总局任职,是个读书人,也喜欢摄影。两人相识于朋友聚会,第一次见面时,他就为她拍了照。那张照片多年后仍被她藏在床头。婚后两人感情甚笃,曾一同赴杭州写生,也曾在夜深时共读宋词。 时间最终还是把他们带回到一起。虽然是隔海重逢、异国终老,但他们都没有错过彼此的心。 周炼霞晚年继续创作,画作多被海外藏家收藏。她在93岁那年安详去世,身旁是徐晚苹为她拍下的最后一张照片。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武某人

武某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