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仍稳坐全球第一高楼的宝座时,很少有人知晓,早在20世纪9

一三大树哥 2025-11-24 09:54:16

当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仍稳坐全球第一高楼的宝座时,很少有人知晓,早在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曾诞生过一个足以颠覆世界天际线的宏伟构想——高达1228米的“超群大厦”。这座比哈利法塔还高出400米、能容纳10万人的“垂直城市”,若能落成,不仅会让上海提前占据世界高楼之巅,更将改写超高层建筑的发展轨迹。 这一前卫概念由西班牙CPP建筑事务所于1996年正式提出,最初同时向香港和上海抛出橄榄枝,而建筑师团队经过两年考察后一致认为,濒江临海的上海才是这座超级建筑的理想栖息地 。设计理念深植于仿生建筑理论,以挺拔的柏树为原型,建筑根基随楼层攀升按黄金比例向外延伸,既赋予了大厦动态舒展的视觉张力,又通过流线型结构有效降低了高空强风带来的风振效应——这一思路与如今上海中心大厦通过螺旋造型削减34%风荷载的设计逻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大厦外立面选用模拟生物皮肤的超薄智能材料,能自主调节温度,即便在千米高空的极端环境下,也能维持内部舒适的微气候,堪称当时生态建筑的极致探索。 超群大厦的核心野心,是打造一座真正的“垂直城市”。面对未来大城市人口密集的痛点,设计师将300层的建筑以每25层为单元,划分为12个功能完备的“空中社区”,每个单元都配齐了公寓、酒店、商场与嵌入式绿地,形成自给自足的“城中之城” 。为解决垂直交通难题,方案规划了368部高速电梯,通过分区停靠与智能调度系统,将底层至顶层的通行时间压缩至两分钟内——这一效率即便放在当下,也远超多数超高层项目,如今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仅配备28部高速电梯,峰值速度为每秒7米,核心诉求是将候梯时间控制在30秒内。建筑底部还规划了衔接地铁与公路的立体交通枢纽,确保这座“空中之城”与地面城市无缝衔接。 在安全设计上,超群大厦的构想同样极具前瞻性。考虑到上海地处地震活跃带,设计师创新性地提出将大厦建于1.6平方公里的人工岛上,环绕四周的人工湖不仅是景观点缀,更能通过水体的缓冲作用吸收地震波,大幅降低建筑晃动——这一思路虽在当时缺乏工程验证,却与现代超高层依赖调谐质量阻尼器抗震的逻辑内核相通,如今上海中心大厦的千吨级“镇楼神器”,正是这一抗震理念的技术迭代。此外,楼内每25层设置的防火隔离层,可有效阻断烟雾纵向蔓延,配合正压送风系统持续输送新鲜空气,构建起全方位的安全防护网。 然而,这座承载着无数期待的超级建筑,最终未能走出图纸。首当其冲的是高达150-180亿美元的天价造价,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如此庞大的资金筹措堪称天方夜谭。更关键的是技术瓶颈的制约:人工岛抗震方案虽具创意,却缺乏实际工程案例支撑;300层建筑的火灾疏散、高空供氧等系统,复杂度远超当时的技术认知与行业标准。加之中国对大型基建项目的审批日趋严格,多重因素叠加,让这个超前时代30年的建筑狂想,最终停留在了设计蓝图上 。 如今,上海中心大厦以632米的高度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其螺旋造型、阻尼器抗震、智能电梯调度等核心技术,都能在当年的超群大厦构想中找到隐约的影子。超群大厦虽未能矗立在黄浦江畔,但它提出的“垂直城市”理念、仿生设计思路与生态适配逻辑,已成为超高层建筑领域的重要灵感源泉。这座搁浅的1228米摩天楼,与其说是一个未竟的工程,不如说是一个时代的建筑宣言——它见证了上海迈向国际大都市的雄心,也预示了人类对天空极限的永恒探索。

0 阅读:43
一三大树哥

一三大树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