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钓到108发子弹以为是大鱼 那是一个寻常的春日傍晚,夕阳的余晖像融化的金子,暖暖地洒在沂江河平静的水面上。曾先生坐在他惯常的位置,鱼竿架在岸边,整个世界只剩下浮子在水波中微微的颤动。他享受着这份独处的宁静,直到鱼线猛地一沉。 一股巨大的、远超以往任何一次的力量从水底传来,狠狠拽住了鱼竿。 “大家伙!”曾先生心头一喜,肾上腺素瞬间飙升。他稳住下盘,开始小心翼翼地收线。可那分量实在太不寻常,不像是鱼那种挣扎的、有生命的力道,而是一种纯粹的、死沉的、与河床淤泥紧紧吸附在一起的重量。他双臂用上了劲,额角渗出了细汗,心里嘀咕:“莫非是挂到了水底的沉木烂网?” 鱼线一寸寸收回,水下的神秘之物缓缓靠近岸边。轮廓渐渐清晰,不是想象中翻滚的鱼尾,而是一个被水草和淤泥紧紧包裹的、鼓鼓囊囊的白色编织袋。 “谁这么缺德,往河里扔垃圾。”曾先生有些扫兴,但还是用力将它拖上了岸。袋子很沉,封口被某种东西紧紧扎着,长时间浸泡使得编织袋本身变得脆弱。在拖拽过程中,袋口意外撕裂了一个角。 就在那一瞬间,曾先生的目光凝固了。没有想象中的废旧金属或石块,从裂口处裸露出来的,是几枚纺锤形的、泛着冷冰冰幽暗金属光泽的物体——那是他只在老战争电影里看到过的形状。弹药!他的心猛地一缩,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刚才的疲惫和扫兴瞬间被一股寒意取代。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用树枝轻轻拨开裂口,里面密密麻麻,挤满了同样制式的物体。 一、二、三……他不敢细数,但那沉甸甸的体量,怕是有上百发之多。这些战争年代的“遗物”,在这和平的河岸边,静默地散发着危险的气息。它们在此沉睡了多少年?是训练遗弃,还是仓促间的掩埋?河水冲刷了它们的火气,却冲刷不掉内在的风险。 曾先生没有丝毫犹豫。他立刻退到远离编织袋的安全距离,掏出手机,手指异常稳定地拨通了那个最熟悉的号码:“110吗?我在沂江河边钓鱼,捞上来一袋子……好像是炮弹,很多!” 警方的反应极其迅速。不到二十分钟,警车的红蓝光芒就划破了河岸的宁静。民警们迅速疏散了周边可能存在的零星路人,拉起了警戒线。现场气氛顿时变得严肃而紧张。一位经验丰富的民警穿戴好防护装备,上前进行初步勘查。他仔细查看了编织袋的状况和弹药的型号,表情凝重。 “老师傅,你做得非常对!及时报警,避免了可能发生的危险。”一位警官紧紧握住曾先生的手,语气中充满了赞许和后怕,“这些虽然是历史遗留弹药,但稳定性极差,受到撞击或温度变化,后果不堪设想。” 随后,专业的排爆队伍赶到现场。他们用防爆罐等专业设备,极其谨慎地将整袋弹药转移、运走,准备送往指定地点进行专业销毁。危险解除,警戒线撤去,河岸重新恢复了之前的宁静,只有微风拂过水面的声音。 曾先生看着警方远去的车辆,长长舒了一口气。晚霞已经染红了半边天,河水依旧缓缓东流。他回头看了看自己那根还架在岸边的鱼竿,笑了笑,并没有继续垂钓的兴致。他收拾好渔具,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一次,他钓上来的不是鱼,而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份意外“收获”,最终化为了对平安的共同守护。夜色温柔降临,笼罩着这片安宁的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