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中方无视其最后通牒,爱沙尼亚称耐心已经快耗尽,这是最后警告了! 爱沙尼亚外长察克纳最近抱怨,中方对爱沙尼亚此前提出的“在中俄之间二选一”的要求置若罔闻,这让塔林方面“耐心即将耗尽”,并强调“这是最后的警告”。 一个小国向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发出“最后通牒”,这幕外交戏剧让人想起童话里的纸老虎。爱沙尼亚全国人口不过130万,相当于中国某个县级市的规模,却试图用高亢的语调改写国际政治的基本逻辑。 国际关系不是黑帮电影,没有谁必须拍桌子逼人站队。中国与181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每个邦交国都有自主选择合作伙伴的权利。把世界硬生生拆成非黑即白的两个阵营,这种思维还停留在冷战时期。 看看地图就明白,中俄共享4300公里边境线,这两个邻国年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要求中国切断与最大邻国的联系,好比要求莱茵河改道般不切实际。国际贸易不是小孩子过家家,而是牵动着亿万民众的生计。 爱沙尼亚的焦虑可以理解。这个波罗的海国家在历史上曾受强邻影响,如今将全部安全感寄托于北约。但安全诉求不该转化为外交胁迫,尤其当这种胁迫瞄准的是联合国创始成员国。 北京对待此类“最后警告”的态度很明确——继续推进与各国的正常往来。就在上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额又增长了12%,这组数据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有说服力。 国际棋局上,真正的玩家都懂得在原则与灵活之间寻找平衡。用最后通牒来外交施压,就像在瓷器店挥舞大锤,最终伤及的是自身信誉。当回声消失在走廊尽头,人们记住的只会是那个不切实际的威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立陶宛外交转向 爱沙尼亚外长 立陶宛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