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印度人通过“作弊手段移民中国”的讨论特别多,这事儿确实得好好聊聊。说白了,就是部分印度人利用咱们政策里的漏洞,用各种手段钻空子,想在中国长期待下去甚至拿绿卡。这事儿听着挺离谱,但现实里真有不少案例。 最常见的套路是“留学+工作+全家移民”。比如有个印度人先办个留学签证来中国读书,毕业时马上把学生签换成工作居留许可。更绝的是,他老婆孩子能跟着办探亲签证,等他在中国站稳脚跟,再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雇佣合同,给亲戚朋友发商务邀请,帮他们也转成长期居留。深圳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几个印度人凑钱租了个小办公室,注册了个“科技公司”,其实啥业务都没有,就靠这个给自己申请工作许可,然后疯狂拉同胞入境。这种操作已经形成产业链了,中介收高额费用,连假的薪资流水都能做出来。 更让人震惊的是“假结婚”这条路。有些印度男性专门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高富帅”,专挑20到30岁的中国女性聊天,以“婚后帮办移民”为诱饵,三个月就能骗结婚。杭州有个姑娘就被这么忽悠了,婚后发现老公用她的身份注册空壳公司,一年帮27个印度人搞到工作签证。更离谱的是,有些中介机构直接教人“旅游签转假结婚”,通过和中国女性结婚快速拿居留权。西南某省会城市的数据显示,2024年外籍配偶居留申请里,印度人占比达到27%,比前一年激增43%,这增速简直吓人。 这些操作之所以能成,主要是因为咱们的涉外婚姻审查和企业用工监管存在漏洞。比如婚姻登记时,很多地方只查护照和单身证明,根本不核实双方是不是真恋爱;企业用工方面,有些公司法人自己都不知道成了“引进同胞的工具”;永居申请也有空子可钻,比如投资50万美元可拿永居,但印度人能通过亲属转账凑数,上海去年80%的印度永居案例都查到资金循环。 这些钻空子的行为已经带来不少麻烦。公共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一线城市学位本来就紧张,外籍子女集中入学可能挤占本地孩子机会;治安问题也冒头了,比如北京亮马河出现过印度人晨浴,广州白云机场查出印度旅客行李里塞着“创业计划书”,落地就变“技术人才”。更扎心的是经济安全,某半导体企业去年被印度籍员工窃取芯片设计,损失15亿,这些人正是通过“配偶公司”进来的。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是一竿子打翻所有印度人。很多在中国的印度人其实挺本分的,比如福州有位陈姐嫁了印度工程师,两口子开跨境电商,去年帮家乡卖了2000万茶叶;上海有对中印夫妻做AI翻译软件,团队里中印各占一半。问题不在跨国婚姻本身,而在有人钻制度空子,用婚姻当幌子搞诈骗、非法务工。 现在相关部门已经在堵漏洞了,比如浙江试点婚姻登记联动公安、银行数据,闪婚且女方无稳定收入的审查严了七成;深圳要求雇10个以上外籍员工的企业装人脸识别,冒名顶替的少了九成。说到底,咱们欢迎真诚合作的人才,但绝对不能纵容歪门邪道。 来源:tao1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