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反华?11月18日,欧盟女外长卡拉斯指责中国是俄乌冲突的关键推手。   就在

物规硬核 2025-11-23 02:18:10

全面反华?11月18日,欧盟女外长卡拉斯指责中国是俄乌冲突的关键推手。   就在同一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将对中国公民实施对等免签政策,中俄关系因人员往来便利化再添热度。   卡拉斯的言论并非首次,自2025年俄乌冲突持续以来,欧盟多次以“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由,试图将中国拉入冲突的“责任方”。   此次她进一步升级论调,宣称“若中国不支持俄罗斯,冲突早已结束”,并呼吁欧盟联合美英澳日等31国组建“经济北约”对抗中国。   这一指控的背景是欧盟对华施压能力的自我怀疑,卡拉斯坦言:“中国也可能伤害你,若不愿承受代价,就难以行动,”   她将此归因于欧盟对华经济依赖,却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欧盟为何不敢指责真正推动俄乌冲突升级的美国?   11月20日,美国被曝已向乌克兰提出“28点和平计划”,包括要求乌军规模限制在60万人以内、从顿涅茨克部分地区撤军,甚至暗示分阶段解除对俄制裁。   这种“边打边谈”的矛盾策略,与卡拉斯口中“中国关键作用”形成鲜明对比。   欧盟的焦虑本质上是地缘政治影响力的衰退,当美国试图通过和平协议主导冲突解决时,欧盟却因内部分歧(如对乌援助腐败丑闻的曝光)和外部依赖(如能源、稀土)陷入被动,卡拉斯选择将矛头对准中国,实则是转移矛盾的“替罪羊”策略。   与卡拉斯的指责形成对比的是,中俄在同一天释放的积极信号,中国宣布自2025年9月15日起对俄罗斯公民试行30天免签政策,涵盖旅游、经商、探亲等多类事由。   普京迅速回应,承诺俄罗斯将对等实施免签,并强调此举将“显著促进两国人民交流,推动双边关系快速发展”。   这一政策的影响远超旅游领域,俄罗斯旅游运营商协会预测,免签后赴华俄游客数量可能增长30%至40%,远东地区中国游客数量或增25%至30%,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产业链消费。   经贸层面,2024年中俄贸易额已达2448亿美元,免签将进一步便利商人参展、考察,深化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更重要的是,人文交流是打破地缘政治隔阂的“润滑剂”,当卡拉斯炒作“中国威胁论”时,中俄民众正通过免签政策实现更频繁的互动,俄罗斯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中国旅游攻略,中国游客为莫斯科、圣彼得堡的旅游业注入活力。   这种民间层面的信任积累,恰恰是卡拉斯所代表的冷战思维无法理解的。   卡拉斯提出的“31国联盟”构想,暴露了欧盟的战略短视,首先,美国的态度已给出明确信号。   在推动俄乌和平协议的过程中,美国未提联合反华,反而强调与俄罗斯在能源、稀土领域的长期合作,若欧盟执意拉拢美国反华,无异于与美国利益背道而驰。   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虽与中国存在分歧,但均不愿为欧盟“火中取栗”,例如,日本在俄乌冲突中保持谨慎,澳大利亚更关注印太战略平衡,英国则深陷脱欧后的经济困境。   欧盟试图以“经济北约”捆绑各国,实则是将自身战略困境转嫁给他人。   最后,中俄关系的韧性远超欧盟想象,从能源合作到科技领域,中俄合作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卡拉斯的“联盟”构想,或许能制造短期噪音,却无法改变中俄关系的大势。   卡拉斯的言论,本质上是冷战思维的延续,她将中俄关系升温视为“挑战”,却忽视了全球化时代国家间合作的必然性,中俄合作基于共同利益,而非针对第三方,欧盟的指责,则源于对自身影响力衰退的焦虑。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当前地缘政治博弈的核心是“多极化”与“单极化”的较量,欧盟若继续追随美国,试图通过拉帮结派维护霸权,终将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反之,若能以独立姿态推动对话,或许能为冲突解决贡献智慧。   历史已多次证明,对抗不如合作,封闭不如开放,卡拉斯的“31国联盟”构想,或许能在一时博得眼球,却无法阻挡时代潮流。   中俄关系的稳步发展,中欧关系的潜在合作空间,都在提醒我们:真正的安全,源于互信而非对抗,真正的利益,源于共赢而非零和。

0 阅读:1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