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统少将沈醉的母亲,第一次见到大特务徐远举后,告诫儿子说:“这个人生得圆眼尖鼻,

陈砚之 2025-11-23 01:45:28

军统少将沈醉的母亲,第一次见到大特务徐远举后,告诫儿子说:“这个人生得圆眼尖鼻,性必凶残,得志必暴戾,既不可得罪,又不可深交。” 沈醉出生在1914年的湖南湘潭,那地方出过不少风云人物,但他起步时只是个普通年轻人。家里穷,父亲靠种地养家,他早早辍学去上海投奔姐夫余乐醒。1932年,通过姐夫引荐,18岁的他加入复兴社特务处,从底层情报员干起。起初工作简单,传递消息,观察目标,但军统环境残酷,他很快就适应了那种高压氛围。几年下来,凭着执行力和小心谨慎,沈醉得到戴笠注意,逐步升迁。1938年他当上稽查处上校处长,管审讯和情报,1942年28岁升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掌控人事和后勤。这位置关键,资源多,手下畏惧他那深藏不露的作风。军统里他年纪小但资格老,戴笠信任他,让他成了核心人物之一。 徐远举1908年出生在湖北,早年从军,1932年脱离部队加入复兴社特务处,直接听戴笠指挥。从底层特务起步,他以狠辣出名,绰号徐猛子,傲气重,开口闭口提戴老板。1934年他参与多项行动,抓捕和暗杀,作风粗暴。1930年代末,通过沈醉推荐调入总部,当第三处副处长,主管暗杀绑架事务。但他脾气火爆,半年内就和上级冲突,公开指责别人叛变,结果被调离总部。1945年他转任西南区区长,继续干那些见不得光的活,抓人杀人,手下没人敢顶撞。他和周养浩争地盘情报,矛盾大,两人斗得激烈。军统内部称沈醉、徐远举、周养浩为三剑客,因为职务年龄相近,都得戴笠重用,但性格差异明显,徐远举靠暴躁,周养浩用伪装,沈醉则精于算计。 周养浩1906年出生在浙江江山,家境还行,父亲是武秀才。他上过衢州中学,当过小学老师,1927年加入国民党江山县党部。1933年戴笠介绍他进复兴社特务处,从情报分析开始干起。凭借法律背景和同乡关系,他升得快,毛人凤也帮他。1940年代当上西南督察主任,表面稳重,实际心机重,常暗中抢资源。他和徐远举为西南控制权明争暗斗,沈醉常从中调解。三人关系复杂,沈醉帮过徐远举调职,也和周养浩有交情,但内部权力斗争让友情脆弱。军统环境就这样,表面兄弟,背后算计。 话说沈醉母亲罗氏是个识字的传统妇女,对儿子影响大。她早年劝沈醉继续读书,但他没听,跑去上海从特务。母亲对徐远举的评价来自一次见面,那时徐远举去拜访,母亲观察他相貌和举止,就得出结论。这种面相论在旧社会常见,母亲用它提醒儿子小心。沈醉听母亲话多,她的话让他在和徐远举相处时保持距离,不深交也不得罪。徐远举确实暴戾,得势时肆无忌惮,抓捕时手段残忍。母亲的告诫基于生活经验,提醒儿子在军统那种地方,别轻易信人。沈醉后来在回忆录里提到这事,说明这警告对他有实际指导作用,避免了些麻烦。 军统内部矛盾多,沈醉调解徐远举和周养浩的争端就是一例。1940年代重庆,两人为情报源和地盘吵架,沈醉从总部去西南调解。周养浩先请沈醉吃饭,数落徐远举,徐远举次日赶来抱怨周养浩懒散。沈醉设宴调解,周养浩敬酒套话,徐远举酒后吐露细节,两人暂和好。但没多久,徐远举在庆功宴上发脾气,小孩提醒他客人没齐,他就掀桌走人。沈醉劝他,他不听,嘴硬说那些人势利。军统作风就这样,权力大但人性扭曲。沈醉处事圆滑,避开直接冲突,母亲的提醒让他对徐远举保持警惕。 1949年内战末期,军统崩盘。徐远举在重庆策划屠杀破坏,杀害江姐等革命者,手上血债累累。12月他逃到昆明,被卢汉扣押。周养浩也想逃台湾,但被捕。沈醉在云南被扣,参加起义。三人后来关在一起,先在云南,后转北京功德林。狱中周养浩恨沈醉揭发他,抄板凳想砸死沈醉,被别人拦下。徐远举也骂沈醉卖友,但后来沈醉带食物给他,他态度软化。沈醉用小恩小惠收买他们,避免冲突。功德林改造环境严,特务们写材料互相揭发,徐远举积极写,但脾气仍暴。 周养浩表面积极,实际心怀怨恨。他在狱中装合作,1975年获特赦,出狱后露出真面目,寄居女婿家,晚年凄凉。徐远举没熬到特赦,1973年病死狱中,性格暴烈害了他。沈醉1960年特赦,恢复起义将领待遇,写回忆录揭露军统内幕,活到1996年。三人结局不同,沈醉审时度势活得长,周养浩伪装但没好下场,徐远举暴躁早亡。母亲的预言应验在徐远举身上,他得志时暴戾,最终自食恶果。

0 阅读:40
陈砚之

陈砚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