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日真打起来,双方谁能拉来更多援军支持自己呢?美国智库是这样预测的,中日可能在2026年3月左右爆发冲突,这事儿一旦成真,整个亚洲的格局都得被改写。 看懂如今东海这盘棋,千万别被那些名为“联合军演”、实则“各怀鬼胎”的表象给骗了。 表面上看,日本把美国拉得紧紧的,又是要把防卫预算拉到GDP的2%,又是花7.9万亿日元这种天价去买F-35和宙斯盾舰,摆出一副“我有很多兄弟”的架势。 可要是扒开里子看,这种用钱堆出来的“安全感”,在真枪实弹的推演里脆得像张纸。 我们先看看作为日本最大靠山的美国。即便美军忙着把F-35A往日本基地塞,甚至要在冲绳弄“海马斯”,这背后的账算得可比谁都精。 按照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做的2026年台海危机外溢推演,一旦真打起来,美国海军想要介入,那是得拿两艘航母沉没、损失几百架战机的惨烈代价去填坑的。 你猜,习惯了把盟友当“前沿哨卡”、一旦势头不对就搞“战略收缩”的美国,真愿意为了日本这几个岛礁,把自己赔个底掉? 那时候,日本会不会发现自己从“盟友”变成了唯一的“炮灰”,还真不好说。 更讽刺的是那些所谓“远道而来”的欧洲援军。英国喊着2025年底要派3架反潜巡逻机,德国护卫舰也像模像样地来印太晃悠一圈。可稍微懂点行的都知道,这就叫“刷存在感”。 现在的欧洲,英国连个像样的航母编队续航都费劲,德国老百姓反战声音震天响,更别提他们跟中国做生意做得多火热了。 那些从德国开往东方的货船,装着的可都是真金白银的贸易额。指望他们为了帮日本去得罪自己的最大金主?别逗了。 兰德公司都分析过,这些远隔重洋的所谓盟友,光是把兵力调过来都得好几周,还得面临后勤的大窟窿。等到他们那些慢吞吞的护卫舰到了,黄花菜早凉了。 反观另一边,根本不用靠那种只有字面意义的条约硬捆。中国这一侧的“联动”全是实打实的地缘红利。 就在日本还要花几周等救兵的时候,中俄朝这边的反应速度是以24小时来计算的。都不用说别的,看看地图就知道。 中国北部,有俄罗斯部署在南千岛群岛的巡航导弹,直接拿枪口顶着北海道的脑门;哪怕韩国想动,也要掂量掂量旁边那个手里攥着短程导弹的朝鲜邻居。 这还不仅是能不能打的问题,更是能不能“耗”的问题。日本作为岛国,海上生命线一旦被掐断,经济立刻休克。而中国呢?陆地背靠中亚和俄罗斯,这里面有大文章。 想想看,中国进口的天然气里有四成多都来自中亚那几个斯坦国,加上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二期眼看就要竣工,一年又能多输300亿立方米气。 只要这些陆路通道握在手里,外面就算封锁海洋,能源也断不了。这种“能源+安全”的双保险,可比那一纸安保条约厚实多了。 再说个扎心的现实,现代战争打到底,拼的是在这个区域里的综合承受力。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极度依赖出口和外部资源的国家,一旦局势失控超过三周,按照数据模拟,光是经济损失就能干掉它超过10%的GDP。 而且,它还得面对一个极度尴尬的国际环境:东盟早就跟中国签了合作计划,不仅不帮忙,还得拉架;全球那一半跟着金砖和上合组织走的国家,更不会站在搞单边制裁的那一边。 所以说,现在的局势其实很微妙。日本在那忙着强化所谓“第一岛链”的火力,以为拉上了菲律宾的克拉克基地、用上了韩国的侦察机就能高枕无忧。 殊不知,这些拼凑起来的“散装防线”,既要面对中国本土像055大驱这样的反介入硬实力,又要担心自己国内经济链条的崩断。 在这片海域,谁是能在自家门口随时调动14亿人工业产能的主人,谁是靠外部输血维持虚假繁荣的过客,时间一长,答案其实就在明面上摆着。 真到了关键时刻,究竟是几千公里外赶来的航母管用,还是背后背靠欧亚大陆腹地的战略纵深管用,日本心里的算盘,估计打得比谁都慌。 信息源:《美日同盟迎来“新黄金时代”?》京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