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不去了,高市早苗也回不去了!无论收回声明、道歉,甚至下台,都已经不起作用!从此之后,中方在对日关系中掌握了正义的高地,拿到了战略主动权! 高市这一出,真不是说两句道歉就能糊弄过去的。 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不仅是个人政治立场的极端表露,更是日本右翼势力试图突破战后国际秩序的系统性挑衅。其在国会答辩中宣称“台湾有事可能构成日本存亡危机事态”并关联集体自卫权,这是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首次由首相在正式场合发出军事介入台海的明确信号。这种言论彻底颠覆了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的核心原则,将台湾问题与日本军事行动绑定,本质上是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战后国际法体系的公然践踏。 中方的反制措施展现了战略定力与系统性威慑。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将日方错误言行提交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法平台揭露其侵略本质;中国军号发布漫画痛斥“军国主义招魂”,直接面向国际社会塑造日方负面形象;外交部、文旅部、教育部等多部门联动,从外交抗议到经济反制(如暂停日本游产品销售)形成立体施压。这种“法律战+舆论战+经济战”的组合拳,使中方在道义制高点与实际博弈中均占据主动。 日本国内政治生态的右倾化困境进一步放大了危机。尽管高市内阁支持率因右翼动员暂时攀升至69.9%,但日本民众在首相官邸前高举“高市下台”标语抗议,冲绳反战团体集会要求其引咎辞职,凸显国内理性力量的抗争。更关键的是,高市的言论使日本陷入“战略死局”:若坚持错误立场,将面临中国更严厉的经济制裁(2024年中日贸易额达3083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若撤回言论,则可能失去右翼基本盘支持。这种两难境地暴露了日本右翼政客为短期政治利益牺牲国家长远利益的短视。 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均指向中方的战略主动权已不可逆。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与台湾光复80周年,中方通过将高市言行与历史罪责挂钩,成功将议题提升至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高度。与此同时,中国军力的现代化发展(如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与《反分裂国家法》的法律威慑,使日本任何军事冒险都面临“本土沦为战场”的现实风险。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方通过对日强硬反制,既巩固了自身在台海问题上的主导权,也向其他试图干涉中国内政的势力传递了清晰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