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刺激到了日本网友,他发文说:“美国真是‘好盟友

律便利小店 2025-11-22 10:22:19

11月2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刺激到了日本网友,他发文说:“美国真是‘好盟友’,通过提高日本产品进口关税,强迫日本购买大米、玉米等滞销农产品等各种盘剥手段坚定‘支持’日本。” 更巧的是,就在他发文前,美国驻日本大使格拉斯还在夸北海道扇贝是“完美的开胃菜”,可惜在北京不行。吴江浩这番话,几乎是无声地回怼了格拉斯,语气不重,但信息量很大,掏心掏肺地把“盟友”这两个字拆开来看了个透。 说到底,这不是冷不丁的一次外交交锋,其实背后早就有铺垫。美国一方面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子,另一方面却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对日本出手。 像是在汽车零部件、钢铁、半导体这些领域,美国不是没动过关税的主意,对日本的产品限制不少。在农产品这一块,美国更是屡次施压。 有媒体就曾报道,美国农业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多年一直希望日本能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而日本为了换取别的利益,只能一再退让。 这种局面说是“互利共赢”,但怎么看都像是日本一边倒地在配合。再看驻日美军军费的问题,日本表面上是“自愿承担”,可实际上每次谈判,美国都在加码,最新一轮的协议里。 日本答应大幅增加军费分摊比例,硬生生又多掏了不少钱。这让日本国内舆论也开始质疑,美国是不是在靠“安全保障”这张牌,绑住日本的手脚。 你说是盟友吧,可美国说一不二,日本只能点头;你说不是吧,几十年美军基地没少用、日本在亚太战略里又是重要一环,想脱也脱不掉。 吴江浩这次站出来说话,其实也不是第一次揭开这层窗户纸。但不同的是,这次他说得很直白,不绕弯子,也不拐弯抹角,直接把美国这些年对日本的操作摊在了桌面上。 有意思的是,格拉斯提到的“北海道扇贝”刚好踩在了这个点上。今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引发了各国对日本水产品的担忧,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是基于食品安全的考量,合情合理。 而美国这边不仅没吭声,反而借机推销日本水产品给自己国内消费者,用“吃扇贝”的方式敲打中国,这种操作怎么看都像是“夹带私货”。 拿北海道举例,其实也挺讽刺的。这个地方不仅是日本水产的核心产地,也是近年来对中贸易受益最大的地区之一。 在中国停止进口之后,美国大使突然“爱上了”北海道扇贝,实在是有点太巧了。但问题是,美国真的能替代中国市场吗? 不说别的,中国市场消费量、购买力、市场规模摆在那里,美国民众一年能吃多少扇贝?说到底,这只是一个政治表态,和实质性帮助关系不大。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日本是不是已经慢慢意识到,美国的“支持”并不总是免费的。历史上不是没有先例。上世纪80年代,美国用“广场协议”让日元升值,表面上是为了国际贸易平衡。 实际上直接打击了日本出口产业,造成日本经济长期停滞,至今仍未完全恢复过来。这段历史在日本国内并不是秘密,可每次面对美国的要求,日本还是难以说“不”。 这一次,吴江浩的发声,其实也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只看表面上的“盟友”关系,真正的盟友,应该是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而不是一方压着另一方不断让步。 更重要的是,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贸易和地区和平有着明确的立场和态度。我们不主动挑事,但也不会无条件接受别人的双标和逼迫。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很快,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布局也越来越激进,印太战略、台海问题、南海部署,每一个动作都不容忽视。而日本在其中的角色,越来越像一个被动参与者。 它既有自己的利益考虑,又被美国牵着走,很多时候在中美之间左右为难。吴江浩说的,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国家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外交自主权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最近日韩之间也不太平,韩国总统在访问美国时也提到了对美经济依赖的问题,这种“盟友之间的不满”其实越来越明显了。 大家都在想,美国是不是在用联盟体系牟取自己的单方面利益。而吴江浩的表态,正好把这个问题点了出来,没有喊口号,也没用重话,但句句在理。 这种看似轻描淡写的发言,其实比任何外交抗议都来得有力。因为它不是在争个面子,而是在提醒大家看清现实。美国口口声声支持日本,可真正动起手来,一点都不含糊。 日本在这场“盟友游戏”中,到底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其实答案并不难看懂。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律便利小店

律便利小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