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80届联大安理会改革全会上,朝鲜代表直接点燃全场一句话把日本怼得没话说,他声称连自己的历史罪行都不敢认的你们压根没资格惦记常任理事国席位。 日本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这个目标提了二十多年,但路一直走得不顺。钱不是没花,力气也没少出,可为什么总是差那么一口气? 关键的坎,还是出在历史问题上。 最近一次联合国大会上,当日本代表再次陈述“入常”意愿时,朝鲜代表只抛出了一个问题,就让整个会场安静了下来。 他的问题很直接:一个连自己历史罪行都无法正视的国家,凭什么坐上这个位置? 这一下,戳中了要害。在场190多个国家的代表,目光都聚焦到了这个始终悬在日本头顶的矛盾上。 朝鲜代表的发言直截了当。他认为日本缺乏基本的“道德资格”。他列举的事实包括,日本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淡化为“南京事件”,对“慰安妇”问题从不进行承担法律责任的官方道歉和赔偿,政客还年复一年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这些在朝鲜和其他受害国看来,绝非历史观点的差异。这是在挑战整个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朝鲜代表甚至提到了日本至今还保留着的“鼻冢”和“耳冢”,那是记录侵略战功的残酷遗迹。这些历史伤痕,是他们无法沉默的理由。 德国代表坦承纳粹罪行,与日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这让国际社会看清,日本如何对待过去,正决定着它能否赢得邻国的信任。一个国家的未来承诺,必须先由它的历史诚信来检验。 历史问题并未停留在过去。日本对历史的修正态度,正与其加速军事正常化的现实行动相互呼应,让周边国家深感不安。 日本政府计划在2025年前,把防卫预算提升到GDP的2%,同时快速部署美制“战斧”巡航导弹这类进攻性武器。 日本的军事演习也越来越有攻击性。计划中的88式地对舰导弹试射,以及在演习中展示的12式岸舰导弹改良型和高超音速武器,都显示出其军事策略正从“专守防卫”转向“主动干预”。 更有甚者,日本把自卫队军衔从“1佐”改回旧军队的“大佐”,试图抹掉战后为与军国主义切割所做的制度设计。 高市早苗政府更首次在国会宣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可以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存亡危机事态”。 历史的警钟与现实的威胁,就这样在邻国心中重叠。日本每一次对历史的模糊处理,都会被放到其军事扩张的背景下审视,这让外界的不信任感加倍放大。 这种矛盾姿态引发了连锁反应。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和国台办协同发声,其官方账号用日英双语发出“迎头痛击”的警告。 俄罗斯则直接将日本称为“美国附庸”,并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日本不仅激化了与邻国的矛盾,也在大国之间将自己推向了孤立。 紧张气氛很快蔓延到经济和社会层面。中国教育部发布留学预警,航空公司也允许旅客免费退改赴日机票。 这直接冲击了日本依赖的旅游业,两国间超3000亿美元的年贸易额也前景不明。日本国内的《朝日新闻》等媒体发文批评政府,民众也上街抗议这种冒险路线。 一个国家想要获得全球秩序的最高决策权,靠的不仅是实力,更是道义。安理会席位代表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一个无法与邻国实现历史和解、军事动作又引发地区忧虑的国家,如何让世界相信它能公正履行这份职责?不先解开历史这个死结,任何谋求更高国际地位的努力,恐怕都只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信息来源:《朝鲜代表在联合国“炮轰”日本》,封面新闻,2025年11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