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5年,刘伯温病重,临终前他嘱咐儿子:“我死后,务必把这本书放到棺材里!”果然,刘伯温下葬不久,朱元璋就派人把棺材刨出来,打开棺材后,这本书出现了,看到上面6个字,朱元璋吓得直哆嗦。 这本书,正是刘伯温预留给朱元璋的“警示”。刘伯温深知,自己为朱元璋的帝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他也清楚朱元璋复杂的性格和逐渐加重的疑心病。 1367年,刘伯温凭借对天象的研究,推测出荧惑星在心宿位出现,预示着兵灾将临。他建议朱元璋发布“罪己诏”,请求宽政安民,这一决策不仅化解了即将到来的天灾,也增强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这样的策略,不仅为朱元璋稳住了朝廷,亦让刘伯温的影响力在朝堂之上更加深厚。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疑心日益加重。 1370年,刘伯温被封为弘文馆学士,但年薪仅为240石,相当于一个从四品的官职。这个待遇显然没有体现出他对国家和朱元璋的贡献,也显现出朱元璋对他逐渐冷淡的态度。 实际上,朱元璋心中对刘伯温的猜疑并非无缘无故,部分是受到胡惟庸等权臣的挑拨。刘伯温性格刚直,言辞犀利,常常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让他在朱元璋周围的一些人中积累了不少敌意。 到了1375年,刘伯温因病重住院,朱元璋虽然派遣胡惟庸前去探视,但这一举动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关怀,反而显得冷漠无情。 当时,胡惟庸为刘伯温开出药方,刘伯温服药后身体状况急剧恶化,甚至腹中像被石块压迫一样痛苦。朱元璋得知这一切后并未立即采取行动,而是敷衍了事,未曾亲自前往探望。 此时的刘伯温心中已然失望,他明白,曾经那个信任他并与他共事的朱元璋,如今已经不再是他所熟知的人。 刘伯温心灰意冷,回家后拒绝再服药,最终死于病中。 尽管刘伯温一生忠心辅佐朱元璋,但他最终未能安享晚年。死后,刘伯温的墓地被一些人称为“风水宝地”,有人说他的棺材内有“龙气”。这一传言引起了朱元璋的极大关注。作为一位深信命理和风水的帝王,朱元璋担心刘伯温死后仍旧会影响到自己的政权,于是派人挖开了刘伯温的棺材,企图消除其中的“龙气”。 当朱元璋的侍卫打开刘伯温的棺材时,他们发现里面竟然有六个字:“开棺见尸者死!”这六个字令朱元璋脸色苍白,浑身颤抖。 作为一国之君,朱元璋曾亲自制定过《大明律令》,其中明确规定,擅自打开他人棺材者,必受天诛。这一瞬间,朱元璋的内心充满了悔恼与恐惧,因为他深知自己违背了自己曾经定下的法律,也深感自己对刘伯温的猜疑和冷漠,导致了这一切的发生。 刘伯温虽然在政治上为朱元璋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但他晚年的孤独和悲凉,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人性丑陋。尽管他以“神机妙算”的形象流传后世,但在真实的历史中,他的命运却充满了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