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发文说,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对任何国家的“言辞冒险主义”都零容忍,并预计中日关系很可能会进一步恶化。这种判断没错,事实上,中国针对任何国家的干涉行动,反击的力度更是猛烈,甚至不惜诉诸武力。 傅聪大使在联合国的发言就更清楚不过了,直接点名日本:你要是胆敢武力插手台海,那就等着被“迎头痛击”吧。这不是威胁,这是提前打招呼,免得到时候有人装糊涂。 现在很多人总喜欢拿中日关系说事儿,觉得两国经济关系这么紧密,怎么可能真的撕破脸?但现实可没那么简单。 近年来,日本在对台问题上的一些表态和动作,已经让中国方面多次发声警告。从岸田政府的一些言论,到美日联合声明里频繁提到台湾问题,这些都不是小事。 日本明知道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却还要频繁踩线,这就不是无心之失了。而中国每一次的回应也越来越直接,用词也越来越硬,这不是情绪化,而是政策清晰化。 从历史上看,中日之间因为台湾问题摩擦不断。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建交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把一个中国原则写进了两国建交的政治文件。 但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一些政客开始选择性遗忘这个共识,甚至在美国的推动下,想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拉中国下水。这在中国看来,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而且现在不是几十年前,中国的国家实力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了。你要是来硬的,中国也有足够的能力回击。 最近几年,中国在台海周边的军事演训越来越常态化,不是为了“秀肌肉”,而是为了告诉所有人,中国不仅有能力统一台湾,也有决心应对一切外部干预。 这一点在中美关系中体现得更明显,但现在连日本也频频凑热闹,自然不会被放过。尤其是美日在亚太地区不断搞各种联合军演。 哪怕打着“自由开放印太”的旗号,本质上还是想围堵中国。这种情况下,中国的态度当然不会软化,反而会更加强硬。傅聪大使的发言,也正是这种背景下的直接回应。 而且,最近日本国内也有一些声音开始质疑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不理性倾向。有日本学者指出,跟着美国起舞,不但可能把日本拖到一个不可控的局势里。 还可能把本国安全置于危险中。但问题是,日本政界现在对中国的认知已经被某些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在台湾问题上已几乎完全失去了战略自主性。 中国当然看得明白这一点,所以这次拿高市早苗这个“鹰派”人物开刀,也是传递一个明确信号:你要跟着美国玩火,那就别怪中国反击不留情面。 再看国际局势,俄乌冲突和以巴冲突其实已经给所有国家敲响了警钟。一旦地区局势被外部势力搅乱,最先受伤的往往是旁观者。 日本如果真的在台海问题上插一脚,很可能不是“助攻”,而是“自伤”。中国这次的警告,其实就是在避免这种局面发生。不是不讲情面。 而是先把话讲明白,免得真到了动手的时候,有人还在装作“没想到”。这一轮中日之间的紧张,不是偶然的,而是结构性的。不是因为哪个政客一句话。 而是因为战略格局正在重新洗牌。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抗议”的国家,尤其是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底线思维、斗争精神早就摆在桌面上了。 外交部、国防部,甚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这些年在各种国际场合的表态,都在传递一个共识:台湾问题不是谈判桌上的筹码。 也不是谁想插嘴就能插的“国际事务”。它是中国的内政,是中国统一的核心议题,是任何国家没资格置喙的红线。 所以,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其他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的国家,中国的态度已经非常鲜明。如果你只是嘴上说两句,中国可能还会“礼貌性提醒”一次; 但如果你敢动手,那中国的反击绝对不是象征性的。傅聪大使的话,其实就是未来局势的预告片。不是吓唬人,是告诉你剧情怎么发展,自己做好心理准备。 很多国家现在还在幻想一个“和平插手”的空间,但对中国来说,只要你插手了,无论用什么名义,那就是侵略。你说你是为了“民主自由”,中国只看你有没有干预统一。 如果有,那就没有回旋余地。这个逻辑非常清楚,也非常现实。中国不希望战争,但也不怕战争。特别是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是绝对不会退让的。 所以别再幻想中国会在台湾问题上“妥协”或“让步”,那是对局势的误判。现在中国的对外政策已经明确告诉世界:谁敢动台湾,就等着中国动你。这是底线,也是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