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把战机当白菜买?刚买100架鹰狮,又要买100架阵风? 刚在上个月瑞典下单了100架“鹰狮”战斗机,转眼又在法国签了意向书,要采购多达100架“阵风”F4型战斗机。 看上去,泽连斯基似乎在为重建乌克兰空军“扫货”,一口气想把苏制装备全换成西方最新款。 可问题是战机能像白菜一样随便买吗?从资金到交付,再到乌克兰是否真的能接得住,这一连串现实问题比战斗机本身还要复杂。 泽连斯基这波操作,首先是“意向”满满,11月17日在巴黎近郊的维拉库布莱空军基地,他和法国总统马克龙签署了一份防务合作意向书。 除了100架“阵风”,清单上还有8套SAMP/T防空系统、GF300雷达和一批无人机。 就在这之前的10月22日,他在瑞典也签了一份类似意向书,准备从萨博公司采购100至150架JAS 39“鹰狮”E型战机,还计划在乌克兰境内搭建组装线。 听上去像是乌克兰空军要全面升级,准备换装进入“欧美标准”。但这两份协议,严格来说都不算“合同”,没有法律约束力,属于政治承诺性质。 法国总统府也明确表示,这只是“未来合作的基础”,合同细节还得慢慢谈。 从账面上看,两笔订单数字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法国的阵风交易预计总金额在200亿至300亿欧元之间,单架阵风F4的价格根据配置不同,大致在1.2亿到2.25亿欧元之间。 瑞典的鹰狮项目则估算在120亿至150亿美元。加起来,这两项意向合计可能超过400亿美元,而乌克兰的GDP总量才刚过1500亿美元,还背着1620亿美元的外债。 钱从哪来?这是个扎心的问题,乌克兰国内财政压力山大,去年靠着国际援助才能勉强维持运转。 现在,泽连斯基的算盘主要打在两个方向,一是欧盟和G7冻结的俄罗斯资产,这部分约有1400亿欧元,目前欧盟已开始将其利息转化为对乌援助。 二是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乌克兰就正在申请一笔80亿美元贷款,只是附带的改革条件相当苛刻。 法国方面表示愿意提供信贷支持,瑞典则希望通过北约盟国融资。但无论是贷款也好、资产利息也罢,目前都处于“计划”阶段,实际到账时间、数额和方式都没有明确。 这意味着泽连斯基这次“下单”更像是先许愿,至于钱什么时候到、够不够,那是后话。 再看交付时间,现实又泼了一盆冷水,法国达索公司目前已经有超过220架阵风订单在手,年产能只有20到25架,排产表已经排到了2030年以后。 就算泽连斯基今天下了订单,等到首批交付,可能也得等到2029年,瑞典的萨博公司情况稍微好点,年产能在30至40架之间,但也已有其他国家排队。 换句话说即便一切顺利,这批战机真正飞到乌克兰天空上,少说也得六七年,甚至十年。 而眼下,乌克兰战场局势紧迫,前线每天都在消耗,空军设备老旧,飞行员更是紧缺。 西方战机操作复杂,“阵风”飞行员的培训周期通常需要三年,基础设施也必须同步升级,战时环境下,要建立完整的西式后勤保障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更麻烦的是,乌克兰能不能“养得起”这些战机也成了问题。 光是维护费用就极为高昂,西方先进战斗机不是“买一送保养”,每年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维护团队。 而乌克兰目前连基础设施都未完全恢复,空军基地早已成为俄军打击重点,现实环境并不适合接收这样一大批高精尖装备。 那泽连斯基为什么还要签?一个原因是政治需要。 战争持续将近三年,国内经济疲软,民众情绪低迷,泽连斯基急需通过这种“重大合作”来提振士气,强化他作为“抗俄领袖”的形象。 另一方面,这些意向书也有象征意义,向俄罗斯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西方不会放弃乌克兰。 对法国和瑞典来说,这类军售意向也不是亏本买卖,法国一直致力于打造“欧洲防务自主”,通过扩大“阵风”出口,进一步巩固其在欧洲军事工业链的主导地位。 这笔潜在订单若能落地,将是近年来法国最大规模的战机出口之一。 瑞典也在寻找机会扩大鹰狮战机的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乌克兰设立生产线,可以让萨博公司更灵活应对未来订单。 不过,俄罗斯方面对这类消息并未表现出太大反应,俄军事评论人士普遍认为,乌克兰即便拿到几十架西方战机,也难以在战场上形成压倒性优势。 根据俄方估计,只有超过200架“阵风”级别的先进战机,才有可能在空中形成新的平衡。 现在的问题变成了,这些战机到底是“买来打仗的”,还是“买来做样子的”?从目前的协议性质、资金来源、交付周期和接收能力来看,这更像是一种“政治宣示”。 更现实的担忧则是,乌克兰是否为了换取这些军备资源,抵押了太多国家战略资产,比如稀土、黑土地甚至未来出口资源,这些都可能给战后重建带来长期风险。 信息来源: 《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与瑞典签署意向书,未来或购买150架“鹰狮”战斗机》——环球网
